第十六章:时代拼命在跑,谁在前孰在后?(2/2)

作品:《钱鉴

中,却在信息收集、分析;信贷政策制定、执行;信贷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频显迟顿。姜扬刚参加银行工作时听老一辈信贷员描述过八十年代初放贷的情形: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对私贷款,只有在办喜事时,贫穷的农户带上结婚证才能在信用社贷上三、五块钱,信用社还不给现钱只开具“购物凭证”,农户拿着“购物凭证”去供销社去秤上二斤猪肉、几斤糖果,再买上诸如暖水瓶之类结婚用品。分田到户后才有了真正的贷款,但只以小型的生产工具和少量的生产资料为主,贷款不足百元。细算算来,从几元贷款到乡镇企业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贷款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银行业在中国的经济爆发中爆发,形成“工行下乡;农行进城;建行破墙;中行上岸”的格局,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也在爆发中脱节。飞峰外汇银行在飞峰县经济发展虽没赶上早潮,躲开了乡镇企业创业时的风险,但在同一竞争中捡了一堆垃圾企业。

丁志华工作后不久明显地感受到信贷资产质量不仅十分低劣,而且这些贷款企业资产状况几乎无人问津,丁志华在不同的场合提出这一问题后,林小虎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工作意见。丁志华渐渐地明白这是一个无人愿收拾的烂摊子,新官、旧官都不愿理的旧帐,一句简单“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就很冠冕堂皇地把责任交给了历史。有一段时间信贷科门可罗雀,无可事事,直到姜扬调来任储蓄科长,存款高速增长让信贷科重新焕发生机。但丁志华看到是仍旧陈旧的管理模式、可有可无的考核制度,放贷随心所欲,这时的丁志华选择的是沉默……
本章已完成! 钱鉴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时代拼命在跑,谁在前孰在后?,网址:https://www.xbqg8.net/95/951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