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推恩令(2/2)

作品:《并不存在的世界

为什么要削弱士族?”

赵余央说:“皇帝封了这么多爵位,怎么是‘削弱’?这是大大地增强啊。”

杨明阳:“增强?封一堆小爵位,守着一堆小地产,这怎么叫增强?”

张强生:“人多了,大家更忠于皇帝,怎么不叫增强?”

杨明阳:“人是多了,但土地财产不多!大家挤在一起,说话没人听,吵吵嚷嚷的,这不叫削弱叫什么?如果朝廷真想增强士族,不如干脆给我们土地!也不要削减爵位!你们怎么不这样做?”

大殿里安静了一会儿。

杨明阳继续说:“士族为皇族屏藩,如果士族被削弱,如何镇压造反的平民?每一个推行推恩令的王朝,结局都悲惨啊。”

这是废话。每一个不推行推恩令的王朝,就流传万世了?就好像罪犯都吃饭,好人也吃饭,你就不能说好人也是罪犯是吧?

张强生站出来:“你们镇压平民?谁镇压你们?”

赵余央看了一眼张强生,说:“陛下这圣旨跟这些都无关啊!皇帝关心每一个士族子弟,为了让他们为国尽忠,才下这样一个圣旨啊。你们不要多想。”

杨明阳说:“现在北有蒙古、西域骚扰京畿,东有金陵封锁海岸,内有邪教肆虐,如果各地的士族不行了,谁来帮助皇室?你们搞这些,是想让我们内乱!”

杨明阳有几十个儿子。如果他把他的军队、土地、财产都给他大儿子,他们家族就永远厉害;如果平分,哈哈,那就成了一堆小士族啦,朝廷收拾他们还不跟玩儿似的。

赵余央说:“你们不要从外部找原因,要从内部找原因。如果你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怎么会乱?如果你们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不要说有这推恩令,就是没有,你们还是要内乱!皇室的心是向着士族的,也是向着平民的。皇室的心是向着嫡子的,也是向着庶子的。如果你们多想,你们对得起皇帝对天下人的好心吗?你们对得起皇帝的苦心吗?”

赵余央说完,对着大殿里所有人说:“你们哪家有内乱,跟皇室说说,朝廷一定会帮你们。”

他都这样说了,谁还敢举手说:“我家不行,我们家几十个儿子争权夺利,气死当家了。”

大殿里安静了一会儿。

宰相杨明阳说:“这完全违背伦常!庶子怎么能跟嫡子比、幼子怎么能跟长子吗?”

赵余央说:“既然不能比,那你把人家生下来干什么?人家要你生的?生下来不管,这不是不负责任?

杨明阳:“父母就是天!”

赵余央:“那皇帝就不是天了?”

杨明阳:“你少跟我在这磨嘴皮子!总之,这是不对的!违背伦常!”

赵余央:“谁说的?你说不是就不是?”

他在人群中找着:“这就该大唐国教出马了。”

赵余央指着正往人群里躲的儒教副教主说:“孟华建,你说说看。”

孟华建不高兴地说:“我们不管你们的事儿!”

赵余央:“儒教是国家,是四十六亿人民的信仰,你不管谁管?”

也不知道他们私下联系没,然而人人都知道,儒教教主孔之孟刚杀了他大哥,作为一个庶子从他爹手里抢了这个位置。

孟华建不高兴地说着,声音生硬,仿佛在背书:“儒教讲究秩序。至于这秩序是什么,并不重要。秩序的最高目的在于尊敬神,尊敬皇权。”

赵余央说:“人家儒教都不说什么,你倒是管得宽!”

杨明阳依然说:“胡闹!胡闹!你们早晚把天下搞得大乱!”

人群依然吵着。

赵余央的口才虽然不如我,但足够碾压这群养尊处优的士族。

最后,人们勉强决定:推恩令的范围仅仅在于嫡二子、嫡三子,其他儿子是不在这个范围内的。

当然,这仅仅是圣旨。实际上,各地士族根本不理这个圣旨。朝廷圣旨不出潼关,这是天下皆知的事。

但正像赵余央所说的,关键不在于这项圣旨的执行,而是,这是一个思想,一个危险的思想,一个危险的借口。当次子反对嫡子的时候,只要次子能说出“朝廷支持我”“我是正确的”这种话,就足够那些士族头疼的了。

天下越乱,皇帝和内廷就越有利。

;
本章已完成! 并不存在的世界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推恩令,网址:https://www.xbqg8.net/86/8671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