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临入皇宫(1/3)

作品:《并不存在的世界

两个月过去了。

被阉后,两个月过去了。

我不想说这事,别人也不想说,大家都很安静,好像这事从不存在一样。

假如你不去想这件事,现实其实挺美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人伺候,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吃药、排泄,还有人给唱歌跳舞演戏讲笑话,足够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还有各种会面,那是各个士族进宫看望自己家族的举人。这两个月的时间,我见识了各省的省旗、大士族的族徽、小士族的家徽,见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标志。

那些传说中的天字号士族也都见过了,诸如皇后家族、皇储妃家族、二皇子妃家族、天下最富户、皇家祭祀等等。

还有专门给皇帝喂马的家族,还有专门烧瓷的、专门织补的等等,事实上只要集市上的勾当,都可以前面加上“皇家”二字变成士族。我甚至看到一个皇家阉户士族,他被自己家的人给阉了,真是好笑。

-

-

我以前战战兢兢地在东方家做人,可是现在他们对我可关心着呢。东方永武、东方永白都亲自来过了,给我带了不少东西,好多东西都没听说过。他们还特意把存钱给我的皇家银行存折给我看。

东方永武叫我不要担心,说他已经搞定了他三弟。看来东方永德这个死脑筋还在瞎闹腾!

东方永白握着我的手,说我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他,任何事情都没问题。

坦白说,这个时候我真的是受宠若惊,我甚至原谅了几天前东方永武还要砍我。

我们这些人心情相当不错,我们胡天海地地聊了许多事,这些聊天纠正了我以前的很多错误。看来书上的东西有很多都是不该深信的,毕竟写书人很多情况下也不是亲身经历者。

我这里简要地把我现在所理解的世界情况说下,虽然很多都是不准确的,但也是我能接近的极限了。

朝廷官员分成内廷和外廷两派——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朝廷有无数个派系,而且反复变换!内廷是文举人出身,外廷是士族出身。当然我说了,这只是粗略划分,他们内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通常来说,内廷领袖是内廷总管,外廷领袖是宰相。所谓领袖只是大家公认的主事人,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任命权——任命权只在皇帝一人。我以前以为内廷总管高于宰相,原因在于内廷总管是奸臣,而宰相是忠臣;现在我才明白,其实最开始的规矩一直就是:内廷高于外廷。因此,内廷总管本来就高于宰相。

内廷人数很少,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后代啊!既然没有后代,势力肯定就少。内廷都是平民出身,他们先去士族家入士,然后参加文试,中举了就是内廷人。从这点来说,他们既是平民又是士族,因此内廷外廷对文举人们争夺得很激烈。也就是说,我不一定非要进内廷——但是内廷比外廷厉害多了,因此我还是决定当个内廷皇官。

外廷大部分是士族。士族中最大的是天字号十二世家。

目前的天字十二世家和过去几百年差不多,虽然有些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仍要强于其他士族。十二世家分别是:

赵郡赵氏、陇西李氏、陇北李氏、长安郭氏、弘农杨氏、辽西金氏、岭南林氏、辽东朴氏、江南崔氏、江东卢氏、山西王氏、山东孔氏。

有些是很久很久之前的士族,比如说山东孔氏是两万多年的士族,万世一系,目前传至四百多世。江东卢氏、山西王氏等也是一万多年的士族。这些士族非常清高,甚至有点瞧不起皇室。他们很少和皇帝通婚,也不太愿意入宫做官,因此他们的势力不显山不露水。

有些是迟至大明祖皇帝建朝时才发迹的,他们多是开国元老,比如陇西李氏、陇北李氏、长安郭氏、凉州独孤氏等,他们与皇室经常通婚,也经常自己或选拔食客进宫做官,因此权势熏天。

由于这些暴发户太嚣张,有时候也会载个跟头什么的。比如前些年的凉州独孤氏就企图改朝换代,结果身死族灭。事后皇帝为了遵守永不诛杀功臣的祖训,杀完凉州独孤氏后,从别的地方又调入了独孤家的分支士族,钦赐为新的凉州独孤氏。

还有山东孔氏、辽东金氏、岭南林氏这样的,都是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豪强,称霸一方。

一般庙堂上下公认的势力范围是:赵郡赵氏是皇帝的人,陇西李氏、辽西金氏是皇储的人,长安郭氏、陇北李氏是二皇子的人,辽东朴氏、弘农杨氏、岭南林氏是十皇子的人,其余的大士族没有倾向,起码没有表现出来。

我听后,对这些消息很不以为然。这是谁传出来的?乡野村夫怎么能确认这种真实性?政治这么复杂,下面的人怎么知道?

-

-

除了举人们互相聊天,来来往往有好多太监宫女御医什么的,有一个小太监印象挺深的。他叫李志兵,人称“小李子”,是宫中无数个“小李子”中的一个。我敢说,你随便在在皇宫喊“小李子”,至少有十几个人回头看你。他当然不姓李,他是某个李氏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并不存在的世界 最新章节第三十六章 临入皇宫,网址:https://www.xbqg8.net/86/867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