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武侠新篇章
作品:《穿越大宗师之路》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网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调寄《浣溪沙》
《萍踪侠影录》一书,开篇就是这一诗。然后直接切入明朝正统年间,以历史和人物的结合,打开了武侠的纪元。
在以后的日子里,提起武侠,你不得不提这一本《萍踪侠影录》因为那是武侠的开山之作。
《萍踪侠影录》每章将近一万字,每天都在武侠风报纸上连载,过了三天对这本书的议论,就渐渐多了起来。议论书中的国仇家恨,议论张丹枫和云蕾曲折的爱情。
《萍踪侠影录》作为梁羽生先生的扛鼎之作,一改旧武侠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
书中以张丹枫和云蕾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大明朝的人文背景和恩怨情仇,并且第一次把儒生和侠客结合在一起。张丹枫的侠士形象,侠中有文,文中有儒。
可以说张丹枫是第一个被塑造成这种形象的侠客,其人的侠义精神,以及身上所表达的文学士子之情,把武侠天衣无缝的与中国的儒家文化结合在一起。
本来《萍踪侠影录》一书,就是梁师已经大成的作品,何况现在的侠客还停留在江湖仇杀,抱得美人归。小子复仇,学的绝世武功的境界呢!
三四天的时间,书中的情节就开始展露出与以往的侠客不一样的地方。被一些侠客家所推崇,不少人都开始仿照此书写起了武侠。
武林风报纸的销量一直在五十万左右,当《萍踪侠影录》连载到第三章的时候,报纸的销量就开始了慢慢的往上爬,到第十章的时候,竟是销量过了六十万,可见此书的火爆!
而李子信“武侠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的写作信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慢慢的《萍踪侠影录》的后面开始有各种的评论文章。
对于大多数看惯了江湖仇杀、报仇雪恨,镖师走镖、意气之争打擂台这种狭隘格局的所谓“侠客”《萍踪侠影录》所展现的宏大、厚重,波澜壮阔的画卷,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李子信好像在还原历史一般,似乎明朝真的有那么个张丹枫,有他与云蕾曲折离奇,而又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的爱情故事!
李子信这几天几乎每天都会去剧组转转,剧组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惊奇的眼光看他,十六岁的小人,居然写出那么波澜壮阔的,前人不敢之言,实在是厉害。
谭春妮看着他的眼神也是越来越崇拜。新认的这个弟弟,不只是写的一手好诗,居然写也这么厉害,对于写个一千字的作文都困难的要死的谭春妮来说,写数十万字的,那是太~太~太了不起了,简直是一代神人啊!
谭春妮总感觉李子信的身上,有种很特别的地方,但是具体是什么,她却也说不上来,反正,跟李子信在一起,谭春妮感觉很快乐,很舒畅。
这天,剧组外来了不少记者,长枪短炮一大堆。张导也得给记者面子啊,记者和娱乐圈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你不给人家面子,人家说你的坏话你也就别生气。于是,就在树林外面开了个简短的新闻布会。
“春妮姐,听说你前几天受伤了?”
“许奕,听说你有女朋友了,可不可以透露一下,到底是谁?”
“张导,好几年不怕电视剧了,再次开拍,有什么感想啊?”
李子信站在一边,有些佩服的看着三人游刃有余的应付着记者杂七杂章肯定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那肯定是怎么暧昧怎么写,怎么曲折怎么写。
读者爱看这个,制片方也希望有一点绯闻能增加节目的曝光度。皆大欢喜,只是李子信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刚跟致姐确立关系,就闹绯闻,不好吧?
第二天,李子信还是去了剧组,然后坐在树荫下,开始翻看起了自己买的报纸,他买了好几份报纸,日报,武林风,娱乐报纸,甚至还有一张字。
娱乐报纸写的就五花章,换了个编者名,换了个更耸人听闻的标题。恐怕是有记者货卖两家,不然以这个世界对版权的严谨,你要是敢抄袭,真能告到你哭。
因为侠客是武林风最早刊登的,所以其在冀州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是它毕竟是从冀州本地报纸分出来的地方报纸,所以在全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就好像这次事情,冀州的报纸闹的惊天动地,其实与他比邻的京津唐等地,没有飘起几朵水花。
这几年,有很多优秀的侠客被改编成为电视剧和电影,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侠义心里,所以收视率和票房都非常不错。
但是那是电视剧和电影,原版的侠客看到的毕竟是少,全国现在大概有十几家刊登侠客的报纸、报刊,能形成全国性影响力的却还没有。一个新的题材并不是谁都敢冒险的,尤其是已经有固定客户资源的全国性大报。
本章已完成! 穿越大宗师之路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武侠新篇章,网址:https://www.xbqg8.net/89/895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