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换了人间(1/2)
作品:《乱清》军团顾问长施罗德等人,挖空心思设置了一个“模仿实战场景”:
在纵向五十五米、横向六十五米的一块区域内,挖了二百五十个散兵掩体,每个掩体内躲一个士兵,人手一具人形标靶。散兵坑的散布没有明显规律,不过,大致是由远而近,由密变疏。
这二百五十个散兵掩体,是用来模仿以下的一个实战场景的:在六十五米宽的地带内,一支五十人的敌方部队,向我军阵地发动冲锋,看一看,在五十五米的“冲锋间隔”内,一架加特林机枪,能否有效遏制五十名敌军的进攻?
具体方法如下:散兵坑内的士兵,由远而近,依次举起人形标靶,以模仿敌军的进攻——就是说,均匀下来,纵方向上的五个人形标靶,模仿一个敌军士兵的冲锋路线。
散兵坑内的士兵,务必记住不可冒头,不然,可就成了“人肉标靶”了。
最远处的一排标靶竖了起来——这意味着向我阵地进攻的敌军已开端冲锋了。
“加特林2型”吼叫起来。
看远镜中,一个个人形标靶上,碎屑纷飞。
有趣的是,这些人形标靶,会不断地高低左右移动——这是对敌军的闪避、机动动作,做有限模仿,以增长“战场真实性”。
全部过程,调换了两次“供弹料斗”,射击结束后,第三个“供弹料斗”,还剩下两支弹夹没有应用。“供弹料斗2号”由十二支长弹夹组成,每支弹夹三十发弹容。总弹容三百六十发。就是说。一共打出了一千发左右的子弹。
“供弹料斗2号”非常沉重。必须两个人合作,才干正常拆卸,假如想加快调换速度,就得两个人拆,两个人装。就是说,“加特林2型”和“供弹料斗2号”的组合,至少得五个人共同操作,才干够最大限度地施展威力。
逐一点算。共有一百二十一个人形标靶中弹。
大致可以认为,“敌军”的“伤亡率”,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进攻不同防守,理论上,世界上不存在伤亡率超过百分之四十还不中断进攻的部队。
“对敌阻遏能力演示”证实,一架“加特林2型”机枪,打退一支五十人的进攻部队,绰绰有余。敌人再多个二、三十人,大约也难以冲破加特林机枪的火网。
且真上了战场,阵地上不可能只有一架加特林。防守阻击的火力中,还会有必定数目的单发或连发步枪。
真实的战场。较之演示设置的“实战场景”,当然不会完整一样。标靶不能大领域机动,真人却是可以的。但是,假如是真人的话,也有可能比标靶更加笨拙和迟滞。标靶的设置,引进了轩军的散兵战术的概念,真人——这个时代,西洋列强的步兵战术,排队枪毙依旧是主流。
所以,可以认为,演示的成果,基础如实反响了“加特林连用速射兵器”的威力。
经过一系列的演示,关卓凡对“加特林连用速射兵器”的质量和效能,都表现满足,并认为,可以考虑定型投产了。
加特林的脸上,如同升起了一轮红日,简直是光芒四射。
他激动地浑身微微发抖。
“我盼看,”关卓凡说,“明年的这个时候,这种兵器已经大规模列装我的部队了。”
“是!亲王殿下,我尽对不会让您扫兴的!”
“不过,‘连用速射兵器’这个名字……”
加特林愣了一愣,但他迅速反响过来:“亲王殿下,您必定能够赋予它更加适当和美好的名字。”
嗯,很懂事嘛。
“‘连用速射兵器’是一个很好的名字,不过,对于普通士兵来说,稍稍显得复杂了一点儿……嗯,这样吧,既然它以机械驱动,我们就称它为‘’如何?当然,前面要‘加特林’这个前缀。”
“‘’……啊,非常适当,亲王殿下,我们就称它为‘’罢!”
“机枪”一词,就这样隆重出身了。
*
两天后,“美利坚访华代表团”达到天津。
不过,并没有立即抵大沽口上船南下。
关卓凡带着一大班美国友人,往了大沽以北二十几里地的另一个港口——北塘。
北塘的名气远不如大沽,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港口,能有什么要紧的物事,吸引了轩郡王和全部“美利坚访华代表团”?
有的。
什么呀?
本时空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北起永平府滦州开平镇乔头屯,南抵北塘,全长一百八十六里——就在上个星期,北塘站才刚刚完工。
“乔头屯”这个名字,由于不够“雅训”,已奉旨易命名为“唐山”。“乔头屯”有一座小山,本名“大城山”,唐朝太宗天子赐山唐姓,于是也称“唐山”。关卓凡因之提议,改“乔头屯”为“唐山”。
一个小小的村改个名字,要劳动掌国王爷操心,是由于这个处所,乃开平矿务局之核心所在。
这条铁路,便被命名为“唐津铁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一零八章 换了人间,网址:https://www.xbqg8.net/71/7185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