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咱们当兵的人(1/2)

作品:《乱清

关卓凡顿了一顿,说道:“我这个说法,大约不会有人有什么异议。⊙嗯,修枝剪叶,剜疮刮骨,固本培元,需要时间——总之,十年八年的,外边的这个局面,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

“我有一个譬喻:军营之外,就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污七八糟的色彩都有!咱们假如不做这个‘全封闭式治理’,任由军士自在出进,嗯,外边的黑紫青红,也是想进来就进来,那么,各位扪心自问,你们也好,你们手下的官兵也好,能够不沾染这些颜料,不变色彩吗?”

“谁能够保证,浸染既久,轩军不会变成当初的步军统领衙门?一天送一百二十两银子出往,收二百两银子进来?假如轩军真变成了那个样子——他娘的,还打个屁仗?!”

实话实说,爵帅的这番苦心积虑,在座华洋诸将,几乎没有一个人——包含华尔,真真正正地想过。顶多是偶然生过类似的含混动机,但一闪即没,从未沉思之。爵帅此番谕示,真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每个人脑海都大起波涛,真个是余音绕梁,回响不尽。

“一大群兵,关起门来操练,似乎有一点点闷,可是,真的委屈了他们吗?”

“当兵的天职是什么?是打仗!打胜仗!怎么才干打胜仗?操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重复操练!就像——朝堂议政是大臣的天职,柜台盘账是商人的天职,不打仗的时候。操练——就是当兵的天职!”

“我说过。咱们当兵的。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打仗!第二件,筹备打仗!没有第三件了!”

“咱们现在做的,就是筹备打仗!”

诸将听得热血沸腾,但爵帅不问话,没人敢出声。只是有的人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得粗重起来。

“‘一日不练三日空’,假如明儿开拔,今儿才‘临阵磨枪’,哼哼,倒可能‘不快也光’,可是,只光不快,管个屁用?!”

关卓凡顿了一顿,忽然大喝一声:“你们明不明确?”

“明——白!”诸将齐声大吼。震得屋瓦簌簌发抖。

关卓凡满足地点了点头,说道:“再者说了。你们想一想轩军士兵的军饷!一个月十两银子,整整两倍于旗营和勇营,三倍于绿营——还是改编之后的绿营!这份薪饷,几乎赶得上一家小银号的‘档手’了!”

“拿着如此丰富的一份薪饷,不好好操练,尽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天职,却整天想着放羊——怎么,你当我是养吃白饭的?!”

“各位算一算,将养咱们轩军,朝廷一年要花上多少银子?”

“左季高西征,一年的军费是三百五十万两,咱们不计江南驻军,只算天津本部,单单军饷一项——姑且先不算其他的用度,便是六百万两!几乎是人家的两倍!各位,人家可是在打仗,咱们只是窝在军营里操练!”

“这六百万两银子,都是民脂民膏!都是朝廷勒紧裤腰带攒出来的!假如咱们操练都不能操练出个样子来,对得起老百姓的这些血汗钱吗?!还有,哼哼,受得了人家的风言风语吗?!”

关卓凡的话,看似慷慨激昂,但是,最敏感的那部分,他仅仅是非常委婉地带了一句——“风言风语”,并没有直接说出嘴来。固然这是轩军的内部会议,但毕竟是“大会”,不是和亲信之间的私下对唔。

最敏感的那部分是什么呢?“风言风语”又是什么呢?

封建农耕时代,生产力低下,长时间保持一支高质量的常备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旗营和绿营,算是清朝的常备军,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有目共睹。这不是简略的“堕落堕落”,事实上,旗营也好、绿营也好,是愈来愈穷,不是愈来愈富。究其竟,是中心政府无力长期支付高质量常备军需要的高本钱。

轩军的战斗力,远超同侪,个中原因很多,但说一千道一万,摆在第一位的,还是高薪饷。假如轩军士兵只能拿改编之前的绿营那一个月一两五钱银子的军饷,关卓凡再怎么开金手指,轩军的战斗力,也是到不了现在的这种地步的。

高薪饷是高本钱的同义词。

本来,一俟战事结束,就应适度裁军,持续保持战斗期间规模的部队,既没有必要,也是财政难以累赘之重,古往今来,世界各国,莫不如是。可是,轩军却反其道而行之,捻回打完了,非但没有裁撤,反而有少量的增长。

这自然是由于朝廷视轩军为子弟兵、刻意加以扶持的缘故。

但全部财政盘子就那么大,轩军的运营本钱又特别的高,为保持轩军,就得大幅度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重要是裁撤湘军、淮军。

所以,裁撤湘、淮,既是政治上的请求,也是经济上的请求。

绿营的改编,也有这么一层考虑。改编之后的绿营,总人数不足本来的三分之一,固然单位本钱增长了一倍,但总本钱不到本来的三分之二。

节俭出来的资源,就用到了轩军身上。

关卓凡之所以安排圣母皇太后天津阅兵,也有这么层意思在:钱花出往了,得让投资者看到收益,得让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一七二章 咱们当兵的人,网址:https://www.xbqg8.net/71/7185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