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于公于私,大有好处(1/2)
作品:《乱清》慈禧忽然轻轻叹了口吻。关卓凡竖起耳朵来,但听御姐说道:“你往日本的这段时间,天子的作业又下来了。你现在既已回国,纵然公务繁忙,也要挤出时间来,花些心思在天子的作业上才好。”
关卓凡赶忙说道:“是,启沃圣聪,那是第一等国之大事,臣必定尽心竭力。”
慈安笑道:“你走了几个月,天子大约比我们姐俩儿,更盼着你回来。昨儿天子知道了你今儿到京,一晚上兴奋得没有睡好觉,满心认为今儿就可以随着关师傅‘上学’了。”
关卓凡心里想:本来你们姐俩儿是“盼着我回来”的?嘴上说道:“臣惊恐,明天便到弘德殿当值。”
慈禧摇了摇头,说道:“不急在这一两天。你打了几个月的仗,总要好好休息两天,也要和家里人好好聚聚。再说,攒了几个月的政务,也要逐一条理画筹。嗯,给你两天的假,大后天再开端进直吧。”
御姐是真体贴,不是假体贴呀。
关卓凡谢了恩,慈禧又说道:“我们姐俩什么时候见那位日本的女天子啊?”
关卓凡说道:“这个倒不用太急。礼部和理藩院要先会议仪注章程,成果出来了,臣再往返禀两宫皇太后。”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好罢,只是日本的事情,除了你,我想别的人未必十分明确起倒里就,女天子那里,你多照顾着点儿。不要让人家受什么委屈。”说完微微一笑。
这一笑“颇有深意”。大致是“我不介意。可你也别乱来呦”的意思。
关卓凡心中微动,赶忙称“是”。
回府的路上,关卓凡坐在车里,微微合上眼睛,头脑中梳理着这两天纷纷来往的各种事体。
封贝勒在关卓凡预计之中,但“郡王待遇”超出了他的意料。
慈禧这一招,非常高超,关卓凡既得了郡王的实惠。又不落“骤进”的话柄。
更重要的是,贝勒到王爵,本来是道大坎儿,尽大多数的贝勒,一辈子也跨不过这道坎儿。但关卓凡由于有了“郡王待遇”的底子,以后不需要再挣什么大的功劳,只是“勤劳王事”四字,就够他再上层楼了。或者,他自个娶公主的时候,上头“加恩”。亦可由贝勒而郡王,轻轻松松迈过这个大坎儿。
“恩封”两个襁褓之中的婴儿。有恩有义,有理有情,有度有节,慈禧的手段也相当之俏丽。
在政治上,御姐是愈来愈成熟了呀。
不过,太熟了就不是很好了。
还好,御姐还没熟到那个程度。
一系列的“加恩”、“温谕”,尽心竭力,唯恐不周,隐隐约约透出这么层意思:之前,两人因吕氏生出了嫌隙;现在,御姐正着急补充这道裂缝。
如同男女来往,吵了嘴,赌气“冷战”,首先沉不住气的那一方,似乎总要吃点小亏。
呃,不是“如同”,关贝勒和圣母皇太后,确实也算“男女来往”。
至于“请太后阅兵”,并非由于封了这个、封了那个,就“报之以琼瑶”。这件事,关卓凡在往日本之前,就开端谋划了。
请太后走这一趟,于公于私,都是大有利益的。
关卓凡要利用“太后阅兵”,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农业社会进进产业社会,最高统治者不能再玩什么“垂拱而治”了,即便是君主制国家,天子和国王也必须走出深宫,直接面对国民和世界。中国的天子和贵族团体、文官团体,玩了几千年的“中枢—处所”分治模式必须彻底打破。不然,中国就不算真正的中心集权国家,产业化就不可能在中华大地获得真正的成功。
这个转变,包含思想观念、行动模式、政治制度——都要改,都要变。这一切,自“太后阅兵”始。
走出深宫,直接接触产业化的成果和象征——一支基础近代化了的部队和全世界最先进、最宏大的铁甲舰,慈禧的眼界会大大扩大,观念会朝着关卓凡盼看的方向转变、靠拢,在接下来的改革和建设中,会给予他更多、更坚定的支撑。
副作用当然也是有的,还会很明显:御姐本来就聪慧,眼界愈宽,见识愈广,就愈不易影响和把持。
食得咸鱼抵得渴,关卓凡愿意吸收这个寻衅。再说,他也筹备了针对这个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最高统治者要“走出来”,但“走出来”的模式要彻底转变。
以前中国天子出巡的模式,基础就是这个老大帝国的一个缩影:宏大,臃肿,步履蹒跚;无数资源糟践在夸耀性消费上面,而不产生任何本质性的收益。
这种“面子工程”,在农业社会结构稳固的时代,还有威慑和麻醉被统治者的作用;在农业社会向产业社会过渡的大变局中,还这么搞,就只有扰民和让国家财政失血的作用了。
产业社会也有自己的“面子工程”,不过可不是这么玩的。
国家元首出巡的模式,必须变为:轻车简从,进步效率,讲究实效。这个,也自“太后阅兵”始。
这就是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十章 于公于私,大有好处,网址:https://www.xbqg8.net/71/7185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