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话 望京(1/3)
作品:《新北京人》服刑犯成功减刑后,将消息告知了社区,社区也打消了将孩子移交福利院的想法,答应帮忙最后照看两个月,直到他出狱。
据同监舍的人,这个服刑犯得知儿子不用送去福利院时,回到监舍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华子咣咣磕了十几个响头,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像个孩子,让在场的那些个凶神恶煞也都无不动容。
为此,华子的这件事在私下里传遍了整个六监狱,不管是新进来的青头,还是已经蹲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们,都对这件事钦佩不已。
光头华子,这个名字从那一刻起,真正成了正能量的代言词。
从此,六监狱里,哪个监舍有点矛盾冲突,或者谁被谁欺负了有苦难言,都会变着法找到华子,求他出面调停和解。
而华子,也不拿架子,求到自己的事儿,只要能办就绝不推辞。
就这样,华子成了六监狱里的地下“教父”,但实际上的角色更像是个家长。
贾涛告诉杜斌这个故事,彻底让杜斌信服了华子。
当杜斌第一次在修理厂见到华子的时候,他正带着一帮马仔围攻苏达和马猴儿,那时,华子在杜斌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和社会败类。
贾涛还有三个月就刑满释放了,杜斌同时也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苏达。跪求百独一下潶*眼*歌
苏达回想和华子打交道的这几个回合,华子的确没给自己留下好印象,但这次从杜斌转述贾涛的话来看,华子还是有药可救,能够走上正途的。
随后,苏达便找来了自己的同事,法律专家王律师。
两天后,六监狱迎来了几位少见的客人,北京几家新闻网站的责编和记者。
媒体人大驾光临,监狱里的干警和工作人员一片忙碌,细问得知,几个记者指名点姓的要采访华子。
在一旁的王看守马上就明白了,这是华子在监狱里的佳话传到了外面。
王看守心中得意,笑而不语。
当看守通知华子来会客室见记者的时候,华子正在车间赶制机械零件,听完后也是一脸懵逼。
第二天,京城的不少论坛和社会新闻的主页上,都出现了有关六监狱里这段感人的佳话,不少媒体都冠以“监狱里的温情”、“古有孔融让梨,今有推让减刑”等醒目标题,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关注。
在称赞服刑犯华子仗义善解人意的同时,也有很多声音要求给华子减刑。
苏达在项目组浏览着网页,当看到网友们的呼声和评论时,对身边的王律师伸出了大拇指。
“王律师,真有你的!高,实在是高!”
王律师冲苏达调皮的眨眨眼,戴着安全帽下了工地。
几天后,贾涛从监狱里打专线电话出来,高兴的告诉苏达一个消息,司法系统相关领导从网上注意到发生在六监狱的这件事后,还专门开了个会,决定给华子这个难得体现监狱教育成果的服刑犯减刑,首先减免七年刑期,以后再根据他的表现可再优先减刑。
这样一来,原本要在六监狱里服刑十年的华子,一下子就剩下了两年刑期。
当监狱的王看守告诉华子,这些都是云鼎轩的人暗中帮忙的,华子当即明白了,是苏达,那个自己曾经的宿敌。
自己是因为苏达才被判了重刑,而还是因为苏达,自己又被减了七年刑期,华子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泪水已经打湿了眼眶,久久打转。
这个周末,刘海娟发觉儿子总有些心神不安,问他什么,他却厌烦的不愿理会自己。
更加奇怪的是,本该周日下午才返校,可秦风却周日一睡醒,收拾东西就回了学校。
看着儿子反常的表现,刘海娟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求助于心细如发的女儿秦怡。
秦怡听闻母亲的疑问,头也没抬,鼻子冷冷哼了一声,“肯定是那个狐狸精弄出了什么好事儿!”
“哪个狐狸精啊?”刘海娟张大嘴巴问,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是秦风上次带家来吃饭的那个?”
秦怡点头,“除了她,我不会喊别人狐狸精的!”
刘海娟怅然若失,坐在轮椅上发愁。
“妈,您看这是什么?”
秦怡用两个手指头心捏着一个塑料袋,拎目前面前。刘海娟
刚想伸手去摸,却被秦怡及时制止。
“别摸!”
刘海娟被女儿吓得赶忙缩回了手。
“妈,您看清楚喽!这是啥……”
秦怡捏着塑料袋往母亲眼前凑了凑。
刘海娟戴上老花镜,眯着眼睛细看,还是看不出来。
秦怡一着急,脱口而出:“哎呦喂!妈,这就是您那宝贝儿子用过的一个安全套,在家里用的!”
“啊?!”
刘海娟大惊失色,差点从轮椅后面仰过去。
秦怡倒是不紧不慢的到,“这是咱们从内蒙古回来后,我收拾秦风的屋子发现的。这子趁咱们都不在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北京人 最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三话 望京,网址:https://www.xbqg8.net/62/6285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