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2)
作品:《梦大航海》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是一个“家天下”式的大明朝,由天子、藩王、和外戚组成,在权利、礼法和亲情的基础之上支撑大明朝山河永固,一统万年。正由于如此,朱元璋才毫无顾忌地大杀四方,把能征善战的武将诛杀殆尽。这个思路朱元璋确定给朱允炆交代过的,这是国策,确定要代代相传。
但是朱允炆并没有忠诚的履行他爷爷的这项国策,而在他登基不久,不到一年就收拾了他的五个叔叔,逼反了朱棣之后,却没有合适的统军大将与朱棣作战,当朱允炆发出诏书,号召大明天下勤王的时候,他的叔叔全部都在张看,按兵不动。有朱允炆弑叔在先,他们只能信任朱棣获胜后会顾及兄弟之情。事实证实南京城就是朱棣的十九弟,朱允炆的十九叔谷王伙同李景隆,在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打开金川门迎朱棣进城的。
所以,朱棣被逼起兵,固然不会得到声援,却也不会碰到大的障碍,总之是险中求胜,荣幸女神站在了朱棣这边。
朱元璋贤明一世,却被朱允炆给蒙蔽了。怎么说呢,朱元璋本意是他之后的大明以文治国,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嘛,这也是为什么不传位于朱棣的原因,朱棣确实很能打,但文化程度尤其是r学不如朱允炆;而且朱允炆曾经在他爸朱标患病时昼夜不离的照顾了二年,朱允炆的表现就恰恰符合朱元璋的这个标准,可以说朱允炆之所以能获得皇位他的孝为他加分不少,但这至少超过了朱棣的所有优点,所以朱允炆胜出。而朱元璋所定的国策,皆是缭绕着朱允炆并影响着大明朝稳固和走向的国策,所以,在没有一个妥当处理的方案之前,就是明知不妥朱允炆也不能在登基初始贸然往转变,朱允炆应当在保持大明朝稳固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对照大汉朝时代汉景帝的《削藩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这两种目标雷同而伎俩不同的结局,很让人费解的是历史又再次重演了。而朱允炆在登基大约三个月之后,就把“遵祖训”放在了一边,开端他的自掘宅兆之旅,所以他的孝是装的、是假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朱允炆即位就意味着继续大统,根正苗红。儒学的观点是皇上是天子,他是不会犯毛病的,这是基于掩护和巩固皇权威严的目标,所以朱棣即使打败了朱允炆并登基做了天子,仍然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是朱棣心中永远的痛,听姚广孝这么一说,朱棣激动万分是很正常的,这意味着老爸朱元璋认可了他继续皇位的正统性,听着匪夷所思,但假如托梦之事真的产生了那就意味着朱棣将摘掉篡逆的帽子。这意味着什么?从此朱棣翻身农奴把歌颂,驱散乌云见太阳。
姚广孝手捻盏托,盏茶浅抿,然后不疾不徐地说道:“皇上,此事大有文章可做也。”
朱棣正逐渐恢复安静,听姚广孝这么一说微微一怔,旋即大喜道:“少师所言甚是,朕实是愚钝了,看到郑和密奏太祖托梦之事,实事关心则乱,却没想到此中奥妙。此事若成,朕从此以后心安矣!朕这就回宫安排此事,朕本日在少师这里获益匪浅,可谓拨云见日。朕今天微服而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已经解决了。这第二件事是朕派两名御医随侍少师左右,逐日为少师检查身材,这是朕的一片心意,少师不可推辞,少师自己也要保重,改日朕再来看看少师。”
不等姚广孝开口,朱棣说到:“王忠,朕要回宫。”
朱棣回宫之后,先歇息了片刻……
然后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父亲朱元璋对他说:“老四,你很好……”
朱棣跪着哽咽着说道:“父皇,儿臣也是被逼无奈,逝世中求活,求父皇原谅儿臣……”
“老四,你很好……”
然后朱棣就梦醒了,朱棣喊来王忠扶他起来坐在御案之后,闭目养神,思索了片刻,提起御笔在御纸上写了起来。
“王忠,宣赛哈智,他若到了,不必听宣,直接觐见。”朱棣一边写一边说道。
盏茶工夫,王忠和赛哈智来到朱棣眼前。
“微臣,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皇上。”
“赛哈智,朕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往办,这其一是把这个叫王文乐的人给朕查明确,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这是郑和送来的关于此人的材料,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其二是将这份手谕以最快的速度交给郑和,你派遣最得力的人手将此人给我安全的带回来。”朱棣说完抬手拿起郑和送来的关于王文乐的材料和手谕,王忠上前手捧接过,然后转交给赛哈智。
“皇上放心,锦衣卫高低定当全力以赴将此人查个一清二楚,微臣将派北镇抚使亲率五百缇骑护送此人回京,定不负皇上所托。”接过材料和手谕,赛哈智郑重其事的说道。
“赛哈智,此事不可声张,此人也许我将大用,但朕想用一个清明确楚、明明确白的人。朕没事了,你下往吧。”
“微臣明确,微臣这就回往安排,微臣告退。”
“王忠,宣胡广,夏元吉,杨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梦大航海 最新章节第三章,网址:https://www.xbqg8.net/527/527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