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新来的人,很白(1/2)
作品:《我,荆轲》秦宫,剑阁。>
蒙恬在北境监造长城,已经很久没有回京,扶苏的剑术便一直是荆轲在监督着练习,糅合了蒙恬的攻和荆轲的守,形成一套攻守兼备、自成一体的新剑法。>
他一个人舞得虎虎生风,小小少年很有那么些大将的风采,连嬴政也会忍不住以“考验”的借口来跟儿子比划几下,然后鸡蛋里面挑骨头似的指点一二,留下一句“继续练”,然后面无表情地走开。>
荆轲与扶苏时不时地过上几招,师徒之间互有胜负,都是点到即止的切磋。>
私下里又坐在一起吃青禾团,扶苏甚至也学会了做这种团子,时常做给母亲和弟弟们吃。>
这孩子特别能出汗,没练一会儿就湿透了衣服,必须得擦干换身新的薄衫。>
他身为皇长子,在宫里的着装马虎不得,必须一层两层三层地裹着,运动量又过大,这样就以至于他在夏天里闻起来总是臭臭的,是一种大汗淋漓的男孩子该有的、健康的气息。>
此时他热火朝天地练完一轮,换上新衣服来喝水休息,荆轲打发左右退下,笑着问他道:“听说公子近来常去法学院?”>
扶苏酣畅灌进一大口水,点点头:“是啊,韩先生的师弟来了,是一位叫张苍的先生,祖上是当年的张仪哩。他现在殿上任柱下侍御史,常去法学院看书,无朝的时候便都在那儿消磨,他很有意思,精通数术、音律和历法,天文好像也懂一些,我喜欢听他说话,今天下午还要去呢。”>
荆轲在韩非那儿见过张苍,只谈了几句,便觉此人有趣。>
他样貌独特,长得白白胖胖,皮肤细腻光滑得像个葫芦籽,几乎快赶上姣好的女人,连段灵儿见了他,都产生几分要被赶上的紧迫感。>
张苍往男人堆里一站,在阳光下竟会显得格外刺眼,吸睛,难以忽略。>
也许是在柱子下呆得太显眼了,嬴政总觉得有个白白的圆脸在视野里挥之不去,就因为这事还单独找过他。>
不过至于谈的什么,旁人无从得知,韩非私下问张苍,他才说道:“陛下问我是不是抹粉了,我说没有,他又问我是天生这么白么?我说是的,陛下便让我走了。”>
韩非:……>
在当时来说,男人们普遍偏黑,像荆轲这种小麦色就算白的了。>
而张苍,简直就是异类般的存在,白白嫩嫩看着滑溜又富态,人们大多是羡慕的。>
甚至还有官员家的夫人来打听他平时都吃些什么,觉得他一定是吃了特殊的补品才这样珍珠一般的白,没准就是吃了东海里的珍珠粉。>
可问过之后,得知也只是很寻常的五谷杂粮,与常人无异,也吃不起东海里的珍珠粉,人家身上那是祖传的皮。>
他来咸阳两个多月,做做文书、整理户籍文档,在上朝的时候做些记录,能够显山露水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他从不刻意去表现自己,一直本本分分地在皇帝的大殿中做一枚安静发光的葫芦籽。>
只有在法学院里,他才会与师兄畅谈万物,这个人的真本事方才露出一角。>
荆轲发现他追求的东西在当时看来很独特,不是仕途也不是著书论说,是事物运行的原理。>
然而却又不像墨家那般嘴边大道、克己苦修,而是带着一种悠哉探索的清闲,乐得其所,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研究的。>
寻到了便寻到,寻不到的,那也没什么好纠结,天下之大,万物之丰,去寻别的就是。>
他研究音律五音,通过乐器结构来琢磨它们与发出声音的微妙关系。>
两根看似相同的八孔篪,同样是“商”音,为什么一个低沉一个高昂,他发现是钻孔位置的竹子薄后决定了同一个音的细微差别。>
他说,如果能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那就能保证每一把篪的每一孔音都是准确的。>
他会速算,速度比青禾轩掌柜尹江的心算还要快,对历法、五行、天象运行皆有精钻。>
而且心态平稳,不像李斯那样对仕途名利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挡我者死”的强烈到烧人的目的心。>
如今李斯那老家伙坐稳了左相的位子,嬴政相当仰赖他,地位稳得无人能撼动,但他毕竟是老了,以后总需要继任者。>
荆轲知道张苍在历史上的背景,活了一百多岁,在当时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罕见人瑞。>
他既然能在汉为相,在秦为相又有何不可?>
眼下的年龄也合适,正是刚刚官途起步、与扶苏结下交情的好时候。>
荆轲说道:“张苍先生博学多识,又是韩子的师弟,公子定能从中学到不少。”>
扶苏点点头:“的确,与张先生接触只短短两月,我便觉得开窍一般,以前整日里听太傅说那些天下大道、治民驭吏,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荆轲 最新章节第253章 新来的人,很白,网址:https://www.xbqg8.net/437/43725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