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王摸过的(1/2)
作品:《我,荆轲》濮阳东市的孟氏器行是一家专卖精品摆件的高端店铺,里面都是漂亮的手工艺品。>
漆器和纯铜器是主要商品,放在两排低矮的货架上。>
地上有些只上了清漆的原色木雕和打磨光滑的石雕。>
外面的东西很普通,漆器大多是日用品。>
家里的漆碗和耳杯就是从这里买的,还有存放食物的食器,和大大小小的箱子木匣。>
纯铜器一般是筒灯盏和香薰炉,案上的、落地的、高脚的、扁圆的。>
造型丰富,做工也细致。>
这个时代的灯具器型已经可以达到非常精致细腻的水平。>
一盏鸟形防烟铜灯上的羽毛根根毕现,神情栩栩如生。>
虽然看起来呆萌,但能感受到匠人的诚意,他一定是个特别有童心的人。>
然而普通人也不会来买什么鸟灯,省着钱买灯膏多好。>
段灵儿就不喜欢这些花里胡哨的。>
自从接下青禾轩,她就卖了自己多余的钗和玉,还有两盏有九个灯盘的落地灯。>
全是来这儿卖的,所以对这里熟门熟路。>
也知道器行真正的生意,从来不在前厅。>
东家姓孟,店里有一个掌柜和四个伙计,还有几个客人在挑选。>
荆轲和段灵儿径直来到柜前,掌柜低着头在算小账。>
灵儿敲敲台面:“董掌柜。”>
董掌柜是个颧骨突出的精瘦老头儿,灰眉长长地挂拉下来。>
抬头看见来人,眼睛一亮:“段姑娘,好久不见,又来卖家当?”>
一个人如果开始变卖家当,那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家庭开始衰落的初期表现。>
青禾轩早就不行了,这是濮阳东市各家店铺的一致共识。>
当初它火的时候,其实四方商家都羡慕嫉妒恨。>
后来落没了,走的走散的散,同行都有点幸灾乐祸。>
如今巴不得它赶快关门,可没想到居然撑了这么久,还被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给扛了下来。>
老人们提起青禾轩,都会感慨一句:“啊?它还开着呢?”>
不过毕竟只是个姑娘,也根本不能扭转颓势,顶多是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罢了。>
所以大家对段家都有点不屑,还与他家来往,都是因为段然会穷装大方请客。>
而这些人在言语上的便宜也没少占,总会找着机会来讽刺一下。>
段灵儿心中冷笑一声,脸上温婉柔和地微笑道:“董掌柜说的哪里话?不过就是来卖些家里不用的东西罢了,落灰了还得擦,看着碍眼,这里不就是……呵呵,专收这些的么?您是最懂的。”>
董掌柜眯着眼睛冷哼一下。>
这小姑娘伶牙俐齿的,声音甜得很,可就是带刺,还没法反驳。>
老头儿决定不理她,捻捻胡须,瞄了眼荆轲背的包袱。>
砸吧一下嘴:“就是那东西?”>
荆轲点点头,把包袱放上柜台就要拆开。>
段灵儿摁住他手,冲董掌柜说道:“掌柜的,这次的东西不一般,不是在外面能谈的起的,这里人多眼杂,我们进去聊。”>
董掌柜知道段家宝贝多,段然虽然不识货,但她闺女可不好糊弄。>
便点点头,朝后门伸手:“二位请吧。”>
……>
三人穿过院子,后门是东家孟皓的会客室。>
他正在与人谈事,董掌柜把荆轲和段灵儿领进隔壁的房间。>
对坐下来,董掌柜搓搓手,期待着看到段家闺女又来卖什么宝贝了。>
“二位,可否先将物件给我一看?我这个做掌柜的,也好跟东家传个话。”>
段灵儿点点头,荆轲就把布包打开。>
露出一对镶金黑漆鹿,和那组夔纹套匣。>
董掌柜愣了一下,皱起眉毛,刚要上手摸,就被荆轲挡下。>
“掌柜的,漆器易沾指印,免得影响外观,还是等东家来了再仔细看吧。”>
他笑得礼貌,语气坚决,董掌柜只好作罢,起身去隔壁通传东家。>
等他走后,段灵儿凑到荆轲耳边小声说道:“他们会压价,会把这东西说的不值钱,我上次来卖玉就被他们压掉四成,后来孙夫人无意说到,我才反应过来,她家丈夫跟孟皓有来往,这里的漆器也都是孙家的货。”>
荆轲点点头:“嗯,知道了。”>
她轻拍他一下:“你知什么知道了?我们连这东西值多少钱都不清楚,怎么跟人开价?那不都是伸着头给人宰么?况他知道我青禾轩需要钱,开价肯定不会手软,你、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荆轲 最新章节第24章 秦王摸过的,网址:https://www.xbqg8.net/437/4372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