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洪流(1/2)

作者:罗小明
明末的流寇,源于饥荒。

他们为了掠粮,辗转千里,荼毒百州。

他们很多的作为让人痛恨,让人唾弃。

他们的手中确实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数以十数万,甚至百万计无辜的人因他而死。

很多人将明朝的覆灭,神州的陆沉,衣冠沦丧的责任,全都归咎在他们的身上。

甚至有人说出了,“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样的话。

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件事,无论是高迎祥,还是其他的人。

他们大部分的人在起义之时本来也只是普通的百姓或是兵丁。

他们有的因为灾害而逃亡的流民,还有的则是迫于赋税而走投无路的百姓、积年欠饷无力养家糊口的兵丁、失去土地被欺压的贫苦佃农。

他们起初只想要一口饭吃,一条活路。

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能够活下去。

陕西大灾,他们等来却不是赈济灾荒的钦差,而是日益增长的税赋。baiyca

征榷之使,急于星火。

搜刮之名,密如牛毛。

民变就此爆发。

世道将他们逼上了绝路,那些高坐于庙堂之上的大人,将他们逼成了流寇,将他们逼上绝路。

要求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严守“仁义礼智信”,去严守道德,这合理吗,这可能吗?

明末的农民军面临的问题,比起历朝历代的发动起义的农民军都要困难。

灾荒虽然使得他们在起义的初期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力,但是也使得很多地方不能居住,他们没有办法占据原先的地方作为基地。

历史上,当农民起义军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开始约束军纪,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

但是明末民变持续了十数年的时间,都一直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这个时候的明军虽然在辽东战场之上屡屡失败,但是明军其实并不弱小。

辽东战场的失败其实并非是因为军事实力的原因,更多是政治上的问题。

平叛的明军从四面诏此时正在延安府领军和李自成对峙,洪承畴带来驰援只有贺人龙、曹变蛟、高杰、孙守法等将。

贺人龙现在还只是副总兵,他地位自然是没有祖宽高,只是坐在右首的位置。

而后李重镇、曹变蛟、高桂、高杰、孙守法等人则是各按品级分列而坐。

众人都仍然是身穿战甲没有换下,身上的甲衣之上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