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3)(1/2)

作品:《回到1043

东路:由邢世英、芦志清带二百名士兵,七百匹马,分前后两队,从灵州出发,顺长城东行,过延州,到鄜州。路上由李井鹏带兵护送。

中路:由施宝珍、施宝银、尚其信带二百士兵,七百匹马,分前后两队绕过双驼岭,路经三河口入中原。路上由赵四海带兵暗中护送。

西路:由吴瀚、李明、李亮带二百士兵,七百多匹马,从东渡村过黄河,绕道清水河,入天水、汉中,从秦岭南面绕回伏牛山。一路上虽遇到些小麻烦,也算是一路顺风,比东、中两路还早到十来天。

且说杨文广和狄青兵败后,分别屯兵于鄜州和三河口,正缺少马匹。当邢世英、施宝珍来到鄜州城外和三河口附近时,被宋军截住,扣留在军营中十多日。杨、狄二帅虽觉这些马贩子可疑,但又查不出破绽来,最后收购了大部分马匹,才放他们入境。

吴瀚、邢世英、施宝珍,三路人马安全回到连环寨,还有几百匹好马没有出售,便分给两寨中的大小寨主和头目们放养。几天后,吴瀚大摆宴席,请来了山寨中的大小头目。吴瀚当众宣读圣旨,封:史殿民、施宝铜、王大勇等为将军,史殿民兼副军师。封单龙彪、李井云等人为副将。大家谢恩后十分高兴。然后,吴瀚就把史殿昆等人遇难的消息告诉给大家。史殿民闻听大哭,经众人劝解,他才和大家一起焚香祭奠亡魂。吴瀚说他三年后,亲自到兴庆府取回五人的骨骸,送老家安葬。

祭祀后,‘将军’们集聚在宴席前,吴瀚就将李元昊让他们在中原搞军粮之事说了。史殿民问道:“大将军,你答应皇上了吗?”吴瀚说:“赵四海、李井鹏在他们手中,我不同意也得干,这是皇命……”史殿民说:“皇上真是异想天开,四十多万大军所用的粮食,就凭我们这些人能搞得来吗?尤其是在中原腹地搞粮,这可是个危险的友上传)”施宝珍说:“百姓的粮食都不充裕,哪有余粮卖给我们?我看这将军当不得,不如做山大王自在……”

邢世英喝说:“从今天起,不许再提做山大王之事。我们既然归顺了大夏国,就得为国家做事。现在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该想尽办法来完成这项任务。”施宝铜说:“山寨也不长粮食,买不到就得下山去抢……”吴瀚喝斥道:“住口!现在我们是大夏国的将军了,肩负着几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抢那么一星半点对我们来说是无济于事的。我们需要大批的粮食……”

经过一场骂爹骂娘的讨论,他们决定:近在渭河、黄河流域,远到湖广一带,开办粮行,大批收购粮食,分批运回连环寨,再统一运回西夏。当天,吴瀚、邢世英、史殿民将两寨的头目分成数百伙,带上银子,扮成巨商,分头奔赴各地去了。

购粮队走后,吴瀚命令喽兵伐树,打造粮车、编囤建库,准备存粮。

半月之后,派到近处的购粮队伍陆续回来了。一个个叫苦连天,骂声不绝。再看他们带回的粮食:多则四五百担、少则百十担,这让吴瀚很失望。一问才知,粮食实在买不到。

这天,吴瀚正与邢世英议事,有一喽兵跑进来报道:“报大将军,我们在山下捉到一名奸细,他自称是大夏国密使,要求见大将军。”吴瀚说:“带进来!”不多时,喽兵带进来一个身穿青衣长衫、头包软巾的人。冷眼一看,像个夫子。等喽兵去掉他的眼罩,吴瀚大吃一惊!原来是李文贵。

李文贵揉揉眼睛,问道:“吴大将军,邢军师,别来无恙?”吴瀚开门见山地问道:“李大人,皇上派你来有何旨意?莫非是为了粮食?”李文贵说:“你猜对了。皇上命你部,在两个月之内准备十万担军粮,分批运到延州与双驼岭……”吴瀚一听,脑袋嗡的一声,像炸开了一样疼。他看了看邢世英,说:“真是怕啥来啥。今年天旱,秋粮难保,百姓谁还敢卖粮食?皇上让我们在两月之内购得十万担粮食,实难完成。请皇上再宽限一两个月。”邢世英说:“我们回来就把人派出去了,哪儿有现成的粮食让我们运呢?这得一斤一斤地买,请大人……”李文贵喝道:“请求皇上再拖延一两个月?将士们的肚子能拖延一两个月吗?”说罢,取出密旨塞到吴瀚手中,“这是皇上给你的,自己看吧。我只管传旨,管不了其他的事。我回去交旨去了!”

邢世英拦住道:“怎么刚来就要走啊?来人!摆宴席为李大人接风。”李文贵说:“邢军师,不是我多嘴,皇上第一次给你们下达任务,就推三阻四,皇上还能信任你们吗?不到万分紧急,皇上是不会这样做的。你们既然归顺了大夏国,就要为国家出力。你觉得这个数很大,可还不够三十万大军二十天的口粮呢。我来时,皇上对我说:五万两白银,二千匹良马,怎么也能换回十万担粮食。”吴瀚听了问道:“这么说,皇上让我们出高价买粮了?”李文贵说:“我看是这个意思。不然,你们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能买到这么多粮食吗?”邢世英说:“我们还有近千匹良马没有卖掉,资金也有缺口。就是高价购粮,恐怕也难完成。”李文贵说:“吴大将军不是有‘点石成金’之术吗?这个缺口不就补上了吗?我看必要时,你们还得玩玩老行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1043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回(3),网址:https://www.xbqg8.net/362/3629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