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8章 【山中之民】(2/5)

作者:王梓钧
“邹先生,幸会!”陈茂生拱手道。

邹维琏抬手还礼,动作有些勉强,笑得也有些勉强。

陈茂生又拱手道:“见过刘先生。”

“幸会。”刘寰倒是很自然,而且态度模棱两可,一直不说是否愿意投靠。

大明赣州知府刘寰,唯一在史料留下的痕迹,就是给赣州崆峒寺的匾额题词。

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邹维琏总是兴致不高。

终于,陈茂生问道:“请教两位先生,这南赣的客家人,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邹维琏指着刘寰:“此事当问他。”

刘寰笑着说:“在下不才,原籍广东,正是客家人。”

陈茂生连忙说:“请刘先生不吝赐教。”

刘寰讲述道:“客家人南迁,始自晋代。而这南赣的客家人,许多是宋末由闽粤迁来。大明立国之后,南赣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至闽粤。”

“为何他们近百年又迁回来了?”陈茂生问道。

刘寰解释说:“嘉靖年间,倭寇袭扰,大量沿海百姓迁至内陆,导致粤东、闽西人多地少。恰好,南赣由于战乱,人口大量离散。粤东、闽西之客家人,便成群结队迁居至南赣。”

那个魏家驹,还有一个情况没说明白。

王阳明等大臣剿匪之后,特别是外省客兵肆虐,南赣许多乡村都空了,地主纷纷逃去县城定居。

客家人整村整村搬来,一部分做佃户致富,并且反客为主,形成如今的豪佃。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许多豪佃已经转变为大地主,因此客家人之间也有地主、佃户矛盾。

嘉靖中后期迁来的客家人,一部分做了佃户,更多则是去开荒垦殖,成为小地主和自耕农。

这个时候的土客矛盾,其实还不算特别激烈,因为直到乾隆年间,闽粤客家人一直在回迁南赣。

至于清朝早期,为啥大量客家人迁赣,当然是打仗造成的。

南赣土著和客家人,地主和佃户,抛下矛盾一致抗清。就拿上犹县来说,抗清运动持续到康熙年间,此地百姓几乎被杀绝了!

根据《上犹县志》记载:“自康熙十三年至今(乾隆),人绝烟断,空余四壁,孤城一片荒山。”

因此,在清朝中晚期之后,越来越多客家人迁入,那时才达到土客矛盾的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