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建明称帝(2/2)

作品:《中华世纪谈

包围圈,出湖口进长江往武昌方向落荒而逃。朱军在后面朱军不依不饶围追堵截。

陈军且战且走。命中该绝的陈友谅在船上探头出来观战,正好被一支流箭正中眼睛,一命呜呼。

陈友谅一死,他的王国就宣告崩溃了。陈军纷纷向朱军投降。陈友谅的地盘很快也归了朱元璋。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王。

当年朱元璋刚到江南的时候,他的谋士朱升特意嘱咐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就是要巩固根据地,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壮大;“广积粮”是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储备充足的兵马钱粮;“缓称王”就是别去做那出头鸟,为图个虚名惹来一身骚,过早地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这九字真经后来被毛搬了去,改成“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在时代,高筑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要想防住飞机、大炮甚至的进攻就得深挖防空洞。那年代挖的防空洞到处都是,几乎每个人在地面上有一套房子,在地面下还有一个备份。“缓称王”改成“不称霸”,也就是不跟美苏争夺霸权,不当头儿,致力于自身发展。

元朝末年,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徐寿辉称帝、张士诚称王,看上去很美。但是有了快感你就喊,肯定会引起别人的侧目。蒙古人把火力集中在这几个称王称帝的人身上,枪打出头鸟。朱元璋刻意保持低调,暗地积蓄实力,在元朝的眼皮底下迅速发展起来。

如今,朱元璋的实力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有了跟元朝抗衡的资本。朱元璋称王都嫌小了。

朱元璋派部将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来建康。当初朱元璋从安丰救出小明王后把他临时安置在滁州,现在要接他到建康来。

但是没想到“廖永忠沉小明王于瓜步”。廖永忠在瓜步把小明王给淹死了。《新元史》说“朱元璋迎韩林儿至建康,中道杀之。”也就是说朱元璋派人杀了小明王。明史说小明王“覆舟”而死,意思是小明王死于意外翻船事故。三本史书给出三个说法。小明王的死因成谜。

多数人相信是朱元璋派廖永忠杀了小明王,为自己日后称帝扫清障碍。否则有小明王在,作为小明王的臣下的朱元璋自立为帝会被人指责僭越。

拿掉陈友谅后,朱元璋在南方只剩下一个对手——张士诚。

1365年,兵强马壮的朱元璋向张士诚发起总攻。

张士诚实力不济,在朱元璋的猛攻下节节败退,最后就剩下一座孤城平江。朱元璋派人招降他,他还不肯降。硬挺了一年之后,张士诚弹尽粮绝,最终城陷。张士诚自杀身亡。

朱元璋由此统一了江南。

1368年,朱元璋登基坐殿,建立明朝。

称帝后的朱元璋决定一统天下,派军北伐,向元朝发起总攻。
本章已完成!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356,建明称帝,网址:https://www.xbqg8.net/319/31973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