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突厥之患(2/2)

作品:《中华世纪谈

李建成将刘黑闼斩首。

中国到此基本统一。虽然还有梁师都等反王尚未平定,但已无关大局。唐朝已经可以宣布统一了。

唐高祖成为继隋文帝之后第六位统一中国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一统天下,李世民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唐王朝。李世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打赢了最关键的几场硬仗,为唐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立下的大功,怎么奖赏都不为过。

但话好说事难办。唐高祖该怎么奖赏李世民好呢?

对于一般将领立了功,唐高祖可以给他加官进爵。对于李世民,官至大将军,爵位是王,都是人臣最高级,再加官进爵就成皇帝了。唐高祖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唐高祖早先考虑过立李世民为接班人。但是李世民极力推辞,唐高祖只好作罢。唐高祖最终还是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知道唐高祖中意李世民,朝内外也倾心于李世民,心中一直不安。他认为只有除掉李世民这个隐患才能坐稳太子位。

三弟李元吉跟他关系亲密。他与李元吉密谋,打算动用军队发动叛乱杀掉李世民。

624年的夏天,唐高祖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去仁智宫避暑,留李建成看家。

仁智宫在长安城北三百里的玉华山。仁智宫“一月而成”。可以想象,防守不会非常坚固。

李建成认为机会来了,调他的亲信、庆州总管杨文干率军奇袭仁智宫。

但是李建成派去给杨文干送信的人把信送到仁智宫,向唐高祖告发了李建成。

唐高祖大怒,传召李建成来仁智宫见驾。李建成一到仁智宫就被唐高祖扣押起来。唐高祖随后派人去抓杨文干。但是去抓杨文干的人跟杨文干一起反了,率军杀奔玉华山,要杀了李世民,营救李建成。

唐高祖得到消息立即下山躲避,让李世民率兵去战杨文干。

杨文干攻陷宁州。李世民率军杀至宁州。杨文干的将士一看李世民来了,根本不敢跟李世民交手,四散而逃。杨文干也想跑,被手下砍下脑袋拿去将功赎罪。叛乱很快被平息。

唐高祖在李世民出发前对李世民说,他决定废掉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世民平叛回来后,他又不提这事了,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他放李建成回长安,让李建成继续做太子。

唐高祖之所以食言是因为李世民走后他的嫔妃和李元吉拼命替李建成说情。唐高祖耳朵软,因此改变了主意。

其实,不光唐高祖的嫔妃以及李元吉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朝中的很多大臣也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李世民功劳很大,但人缘不行。宫中朝中有好多说他坏话的人。

李世民跟隋炀帝不同。隋炀帝当时夺嫡时宫中朝中都说隋炀帝的好话,说太子的坏话。李世民恰恰相反,几乎没人说他的好话,都是替太子说话的。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夺嫡最终是靠武力夺取的。通过正常途径他是没可能拿到太子之位的。

想必李世民对唐高祖再次食言是有怨气的,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咽下这口气。

后来唐高祖带李建成兄弟几个去打猎。李建成对李世民说:我这有匹好马,翻山涉水如履平地。你骑上试试。实际上这匹马腿脚有毛病,爱栽跟头。李世民骑上马飞奔,突然马失前蹄,摔了下来。不过李世民骑马经验丰富,在马摔倒之时一跃而起,跳到一旁,毫发无损。李世民对人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意思是,他想用这招害我。其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点小把戏哪能伤得到我?

李建成听到后通过唐高祖的嫔妃把这话传进唐高祖的耳朵,诬告李世民自称天命在身,能做天子。

唐高祖立即把李世民叫来责骂:“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天子自有天命,不是用智谋武力能够得到的。你追逐皇位的心也太急了吧?

李世民百般解释,自愿接受司法调查。但唐高祖仍不肯息怒,并且对李世民有了猜忌之心。

其实李世民究竟说了什么很容易调查清楚。唐高祖不去调查,说明他并不关心李世民究竟说的是哪种命。他更在意的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的关系已经无法修复。

马的腿脚有毛病即使是事实也是事后才能知道。但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已经认定了这是李建成设计陷害,说明他对李建成已有成见,心存芥蒂。

李世民立有大功,握有重权,但对未来皇帝心存芥蒂,对皇位也似乎有想法。这对江山社稷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唐高祖不能不对此烦恼。

恰逢突厥人犯边,唐高祖暂且放下此事,让李世民率军去抵抗突厥。但是“事平之后,猜嫌益甚”。打仗要依仗李世民,给他军权又不放心,唐高祖非常纠结。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已完成!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227,突厥之患,网址:https://www.xbqg8.net/319/31973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