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犹豫(1/2)
作品:《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奈天,你最近与林老大人可有联系?”
“没有,自从得到先帝去世的消息之后,老大人就一直闭门在家,不问时事。。”
看来这林老头还很重情啊,当然这样的人很好:“你去请他来一趟。”
“来福州?”
“还有八公先生,也去试试吧。”
“明白了,正好还要去泉州一趟。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慈煃摇摇头,自己手下的人还是太少了,至少是能放心使用的人太少了。这是自己的弱项啊,现有的人手是用的团团转,恨不得一个顶三个用,典型的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名义,大头兵倒是好说,一招一大把,只要出钱出粮,要多少有多少,可有知识有见识的人太少了,这个时代的教育制度还真是落后啊。
若不是因为这落后的教育制度,读书人又那里来的这么崇高的地位?又那里轮得到复社那帮人兴风作浪?自己是不是该兴办教育了?这个问题开始困扰朱慈煃了,难,很难。先不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在朱慈煃看来落后无比,就算现在开始兴办教育那也要好几年以后才能有所收获,可现在他等不起啊。
同时,自己要兴建造船厂、兴建火器局、招募人员、养军队发装备等等,那一项不是吃钱的无底洞?自己的老底子都快掏空了,拨不出钱来搞什么教育啊?就算有钱,自己办起了学校,又有多少人来就学的?自己势必不会办那种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的学校,如此一来,会有多少人来读书?这个时代读书为了什么?为了做官,自己不教授做官的本事,谁来?
想到这里,朱慈煃对古代人也是非常之敬佩。为什么中国早在秦朝就进入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持续了一千九百年而没有进入其他社会形态呢?就是因为科举。
西方世界因为愚昧落后,所以在那里,是贵族就永远是贵族,是平民就永远是平民,基本没有没有晋升的可能性,只能一辈子为贵族当牛做马。正因为这样的关系,绝望的平民在饱经很久的压迫之后,才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出现新的社会形态。
可这一问题在中国就没有了,因为有科举。要知道,在同时代的西方,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他想做官也不可能。而在大明,只要家庭合适的都会让孩子去读书,去赶考。因为一旦考上了,就从平民跃升到贵族阶层了。在有一线希望与无数例子在的情况下,淳朴的百姓们就没有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顺从的接受着改朝换代的结果。
仅仅是一线希望,有和没有就造就了两个社会形态。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中国的统治者高明出很多。在稳固统治的同时也发现更多的人才。
而朱慈煃也仔细研究过现在的情况,他认为,大明完全有能力进入初步的工业时代。现在的匠户们手艺已经到达一个连机器都比不上的精巧程度,让人瞋目结舌。只要有合适的引导,让人们接受这种思想。大规模的工业将在大明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而工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朱慈煃恰恰却人才。想要有这种新的人才,除非自己办的学校,否则没有可能得到。
而现在实现工业化对自己却并不利,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自己开展工业获得好处了,马上会有人跟人,敌人们更是会使用这一点来击败自己。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现阶段还是不要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种种原因之下,考虑良久的朱慈煃决定先将教育问题放一放,等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了在说。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海军的建设,不管是要实现海外的控制,还是以后对抗满清南下时的长江防务,海军都是重头。
而目下,这福州知府一职,就成当务之急了。奚峰明已经上表朝廷,以有疾请辞。当然这是郑森对朱慈煃妥协的表现,而这新的知府一职,也交给了朱慈煃。
朱慈煃也是感叹,这郑森不愧是日后的郑成功,有魄力,够大气。在合适的时候,一个福州城啊,就这样一咬牙就丢给自己了。这可不是一两银子一袋米。是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啊,日后更是整个福建的省会。到此,朱慈煃对于老娘给自己安排的亲事也不反对了,若不是因为自己是马士英的孙女婿,郑森会将这福州给自己?想的美…………
不过自己也不好表现的太直接,至于这福州的新知府,便让朝廷来派人吧。做个样子的事情嘛,朝廷派个人来不过是给别人看,这人选上自然是自己的人,以马士英的能量,办成这件事还是不会有问题的。即便是马士英的人,到了福州,还由得了他吗?这看似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可在大义上却占据了足够的份量,毕竟现在的弘光朝廷已经被天下大部分人所肯定,有这个帽子顶着,除了福州的势力集团,别人还不会将自己放在心上。
自己毕竟是一个藩王,若是堂而皇之的干预地方政策,立刻会被口水淹死。即便是弘光朝廷拿自己没办法,自己也没必要触这个霉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军阀割据的状态了,朝廷只是一顶大帽子,没有势力,说什么都是空的。
来到福州西面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最新章节四十三章 犹豫,网址:https://www.xbqg8.net/288/2889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