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蔡阳造纸(1/2)
作品:《大新主》三日后。
王匡冒着严寒,随着大汉两百多为侯爵于太庙进行大合祭。
皇帝面无表情的在前,王莽主持仪式。
同一时间,洛水开始解冻了,在洛水河畔的茅草屋里,蔡阳烧着大火,一人上下其手,忙碌不停。
“摸索了这么久,桑纸终于快成了!”蔡阳的脸上洋溢着兴奋。
刚开始他走了不少的弯路,好在有了那位的同窗的提醒之后,他将制作桑纸的工艺改进了不少。
现在大致可以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大的部分。
锅里煮着的桑皮,属于丝流浅解,然后放入到石臼,用石锤击打,待一定程度后,又称出浆,边将其倒入到容器内,又称为荡料入帘,之后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蔡阳将之称为压纸,用平整的工具压着,他用的是木板,这样可以将水分压出来。
等水分干了之后,就是桑纸。
旁边那个破落的小屋子里,有数十个竹简,都是蔡阳边造纸,便总结出来的经验。
“今天,一定会成功的。”蔡阳不知道自己为何这么自信,或许是前几次已经快要成型的桑纸?
眼见锅里的浆水煮好,蔡阳连忙用两个树枝夹了出来,再按照试验过无数次的方法,按照顺序进行着……
“一定要成功啊!”
蔡妍喃喃自语,他在对自己说,也是对着不远处的洛水说。
眼见那有五尺长,两尺长的桑纸渐渐成型,蔡阳依然压着心底的兴奋,小心的看着水分蒸干。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么在洛水边晾着,旁边有小火烤着,纸张干了。
在第二天的中午的时候,大汉的第一张桑纸出现了。
蔡阳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将蒸干的纸张拿在手中,表面有淡淡的桑树味道,但胜在轻薄,还可以写字!
蔡阳迫不及待的将造好的纸小心收好,赶往了太学。
他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先生,告诉同窗,告诉全天下的所有人。
他蔡阳,造出了纸!
“祥瑞!”
第二日,祥瑞的消息便从长安城,传向四面八方。
各种传言出现。
“安汉公兴建太学,明堂,兴教育之事,有感于上天,降下了‘纸’。”
“听说蔡阳整日在洛水畔游走寻找思路,有朝一日,上天眷顾者降临洛水,他才有感而发,造出了纸!”
这种说法更加离奇,上天眷顾着无不指向了某一日,毕竟王莽每年至少回去一趟太学讲经。
……
当这种传言传到王家庄子的时候,冯橙橙正在和妹妹一起包汤圆,陈大叔的病在魏无忌的帮助下,已慢慢痊愈了。
“阿姊,有人说教那人造纸的是上天眷顾者,你知道是谁吗?”小丫头六岁多一点,生的是小巧玲珑,好奇心颇重的问道。
冯橙橙的眼睛顿时瞪的圆鼓鼓,还有这种事,当初不是小郎给那蔡阳说的吗?
上天眷顾者是什么意思?冯橙橙虽然不能理解透彻,但也知道应该是很厉害的样子。
她在犹豫要不要把小郎的事告诉小妹,不过一想到小妹“百事通”的样子,她知道了,等于王家庄子的所有人都知道了。
小郎没让说,那就一定不能说。
冯橙橙安心的包汤圆,并不断对自己暗示,我是个俾子,我只是个俾子……
王匡知道蔡阳造纸的消息,还是从先生邓锦那里知道的。
这两天太学的老生已经开始上课,邓锦当然也要授课,说起蔡阳造纸,他可是最早得到消息的那一批人。
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天天接触竹简的人,更清楚那桑纸的重要性。
“弟子认为,桑纸总有一天会传遍天下,还是我等儒门的福音。我等可以将儒家经典更好的传遍天下。同时,对于朝廷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变革,他们可以更加轻便的运送,邮役也可轻松许多。”王匡道。
“桑纸之未来,确实可以如你所说,节约不少竹简,但我等还是要摘抄。”邓锦做了一会王匡交给他的保健操,坐在椅子上,一边看着孙子练字,一边陪着弟子说话。
“祖父,为何不用木块将我儒家经典刻在上面,如同印章一样,沾上印泥,往上一踏,不久不用繁琐的摘抄了吗?”邓禹抬起头,似乎在埋怨这么好的办法,祖父和那位叔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师徒俩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出了惊讶。
邓锦惊讶的是这种想法他怎么想到?而王匡惊讶的是,这邓禹虽年幼,但已开始显露出不少的天赋,不亏是东汉的二十八云台将之首。
离开邓家,还有萧家孔家等上下数十家还没有拜访,这是过年的走亲访友,至于母亲和阿姊则去了舅舅家,长安府上,几位兄长也各有“任务”。
岁旦渐行渐远,可蔡阳造纸的事情愈演愈烈,为了奖励蔡阳,朝廷给了他一官半职,还有不少的奖励,甚至包括长安内的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新主 最新章节第127章 蔡阳造纸,网址:https://www.xbqg8.net/285/28593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