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府尊家的便饭(1/3)
作品:《小阁老》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发钱,而是发消费券。因为钱是可以存起来的,老百姓把钱存起来,不等于白发了?至少对赵公子来说是这样。>
消费券却有期限,还有消费范围,要比真金白银更能刺激消费,更利于定向扶植重点工商行业。赵公子当然会选择后者了。>
而且他很清楚,对老百姓来说,交皇粮是理所当然的。能返券就是白捡便宜了,是绝对不会挑三拣四的。>
果然,昆山县一到了收税的时间,老百姓马上就扛着麻袋冲到几个官仓门口排队完税,唯恐税交晚了领不到券。哪用得着催收啊?>
跟真金白银或者白银票的区别在于,一是消费券有期限,必须过年前用完,过期作废。二是要在指定商家购买商品。县里为了让那些商家放心接受消费券,已经提前付给他们一半的白银票。>
至于另一半金额,就要等年后用消费券到江南银行去兑换了。这样商家为了多赚消费券,就会积极促销,又会促进县里商业氛围的火爆,带动全县各行业的景气程度。>
保守估计,县里砸出去一两银子,最终至少带起了五两银子的‘鸡的屁’!>
好吧,这一看就是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赵公子,以父之名搞出的名堂。>
要按照赵二爷的意思,是想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的。却被赵昊给坚决阻止了,直接发钱太扎眼,会被人说成邀买人心的。>
哪怕发粮食也不成,皇粮是你说退就退的吗?问过皇帝了吗?>
虽然问的话,嗡嗡看在那几套厌胜瓷的份上……哦不,是陛下素来爱民如子,应该也会同意的。但汪汪队是不会放过这个撕咬他父子的机会。那不就好心办坏事了?>
于是赵昊设计了这个套路。让县里以鼓励百姓早交税、多交税的名义发优惠券。他深知以汪汪队的经济学水平,就等于没水平。兜这个圈子就能把他们绕进去。>
事实也确实如此,苏松巡按和兵备道都质询过昆山县,为什么收税要发券?>
答曰:是为了让大家多交税,解决困扰衙门的欠税痼疾啊!>
这些券是哪来的?当然从商家手里买来的啊。>
为什么要花钱买券?这是为了提高工商税收,给重点扶持的本县企业奖励啊。而且是以半价买到的,商家连回本都不够,只是帮他们度过艰难的创业期而已。>
什么?转过年来又另一半的钱补给他们了?那是两码事。那是新一年的企业奖励啊!>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汪汪队的注意力,便会转移到为什么对工商业这么好上了。>
答曰没办法,我们昆山人口稠密、土地太少。不想让百姓饿死要饭,就只能像苏州那样发展工商业,才能人人有活干,有饭吃啊。>
这样老百姓踊跃缴税,朝廷的税收变多了。百姓自己也得到大实惠;县里要扶植的商家也得以迅速壮大;昆山县的景气程度也迅速提高了……大家都过上了美好的生活,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前来视察的苏松巡按和兵备道,就是这样一头雾水被打发回去的。只能在奏章上高呼昆山经验不可复制了。>
当然赵二爷说,‘最发愁的是怎么把皇粮收到最低线’,倒也不是胡扯。>
因为按照海瑞的应天新政规定,苏松二府依然要交粮食完税,不能像别处一样全都折银。所以昆山县还在收粮食啊。>
老百姓交税的热情太高了,弄不好就交多了。交够了皇粮剩下的存在库里,就昆山那鬼天气,会发霉的!>
~~>
毒辣的日头笼罩潮州府衙,大堂里轩敞通风、屋顶又高,却还算凉快。>
一上午时间,赵守正与两位属官和十位知县,就潮州府的现状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
然后他宣布了自己振兴潮州的规划——以府城为龙头,以经济建设为桥梁,凝聚四分五散的各县,带领全府百姓脱离贫困!>
基本上就是他跟林润说过的,五大痼疾、六大问题,以及那一套应对之策。>
等他发表完了长篇大论,也临近中午了。>
这时范大同进来询问什么时候开席。>
赵守正这才打住话头,起身对众人道:“请大家用顿便饭,吃完饭之后,咱们再一个一个的聊。”>
于是他带着众官员到了府衙的食堂,请他们吃了一餐简单的便饭——每桌仅有四菜一汤,另有四个冷拼。>
显然赵二爷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不想让午饭变成冗长的宴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虽然菜肴样数少,却是在潮州很难吃到的金陵菜。>
四菜一汤是松鼠鱼、凤尾虾、金陵丸子、八宝黄焖鸭、清汤炖鸡孚。>
四个冷品是盐水鸭、浸卤椒香凤爪、金陵素什锦和金丝蟹柳豆腐舟。>
都是家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阁老 最新章节第1354章 府尊家的便饭,网址:https://www.xbqg8.net/277/277099/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