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争吵(1/2)

作品:《清穿物语

自从边峰他们离去,梅兰妮严谨持家,低调生活

三胞胎五人外出,也是各自背着书包,并没有什么小厮表兄弟几个在外互相照应,很有友爱

每天去李果那里上课,三天去一次赵文信那里学抚琴

讲起来古人对应备考的紧张也是有放松的办法的学音乐就是极好的方法小哥几个学会了些简单的曲子,每日价,就反复的弹,他们自己倒也不觉的什么,别人听了觉的单调,但是也没有说什么这个年头也讲究考生最大

苗夫子那里虽然不再去了,但是梅兰妮逢年过节还是往他家送些家中土产按这个年代的尊师之道,这是必需的礼节来往

中秋节要到了,梅兰妮拎了一篮新出土的芋艿,一盒自家做的月饼,由于梅兰妮肯放猛料,那月饼自然不会差和二十个咸鸭蛋,过去看望

和苗黄氏见了面梅兰妮拣着客气话,好听的话说夸了苗夫子的教学水平,又夸了学堂的风气

那黄氏心中自然受用,只是还觉得奇怪,为何只是她家的孩子考过了,而别人都没有过?

她家苗起见三胞胎等人去考,原本也想要去考的被苗年拦住了要他再看一年等这五人顺利的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了童生,那苗起暗里跟她埋怨,如果不是他爹拦着,今年他也能成为童生

他对他母亲讲,那三胞胎甫才来时,对做制文一窍不通的样子那诗也写的不好可是,这三年就长进了我自小从会说话就会做诗,会走路就会制文,比他们要老练多了,他们都能考过,我是更加不用说了

苗黄氏婉转的把儿子的意见带给了苗年苗年倒是沉思了一会,才说与黄氏,那三胞胎虽然晚,但是,人家心里有丘壑制文做诗有一番大气和远见看问题的高度远不是苗起可比,他说,"我也常想,这华梅氏如何能把儿子教的如此出色她那两个侄子平日里写文也不见得多高明,但是,这次考试的卷子放出来,我看了,竟和那三胞胎相似比他们平日里的水平都高可见是有近朱近墨这回事的苗起和他们比还是有差距的"

梅兰妮的中秋礼,自然是连五人的新琴老师赵文信也不拉下的

李果认为,一个人除了文化知识要学习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就是通过各种文化技艺来培养的,所以他为他们找了一个琴先生,让五个学生习琴对于三胞胎来说,这可是个新技艺,过去虽然听说,但是从未接触过

梅兰妮倒是大力支持,出钱给五个人买琴李果推荐去赵文信处买,赵文信本人就是名制琴高手

赵文信第一次收到五个学生家的中秋礼,看看都是实用实惠的东西并没有虚的心生好感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一辈以琴谋生,以琴会友他和李果过去是老相识,他没因为李果的后台高时对他高看,也没有在他后台倒了时对他低看,李果十分推崇这人

赵文信这一生因为他的职业,多是和知识分子打交道,见人颇多但见三胞胎兄弟五人还是让他困惑了那五人常着半旧布衣,并不沾上时下读书人的时髦风而且虚心好学,开始时,他还当他们是贫家子,但是,后来听李果说了他们家赞助沈德潜的事情,他才知道他们并非贫寒而且,在他这里挑琴的时候,也肯花资买好琴学习时又十分认真,对师长很供敬赵文信开始还是看着李果的面皮,而这会儿,是真喜欢了这五个学生

这次中秋礼,梅兰妮还送了给了钱以理钱以理五十岁出头,在乐桥附近开了家书肆,李果和他相熟,便把三胞胎兄弟们介绍给他

原来,这年头,很多学子买不起书,就到书肆中翻阅,书肆也提供抄书的地方三胞胎五人经常也在他家书肆看书抄书

梅兰妮知道后,让他们把书买回来,齐逸说,这些书都等于是考试参考书,用完了就没意思了,再讲一本参考书的精华也就那么点,还不如在店里边看边抄,书肆也起个图书馆的作用,只不过不能把书借出来

他们有五个人,常常是听从齐逸的安排,某人抄哪段,所以,五个人分开抄并不多,一人只抄一段,回到家里整理,就成了资料后来,书肆里抄书的也有脑子活络的,也加入他们一起抄小组,可以互通有无,晚上时间也可利用,大大提高了抄书效力

苏州地区读书人多,但是苏州地区的生活水平要高于其他地方,任何方面都要花钱,所以,苏州的读书人家里稍逊财力的,都有过在书肆读书抄书的经历三胞胎等人在书肆中也交结到了新朋友,有些人才见三胞胎等人,觉的他们年纪小,考过童生只是运气好,等交往深了,发现并不是那回事,倒由衷的生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感慨而三胞胎他们五人,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交际活动

钱以理收到梅兰妮的中秋礼,很有感慨,这么多人在他书肆里读书抄书,也只有这一家送礼所以对三胞胎等人更是好感,后来华家在他那里买书都是享有打折待遇

要说,梅兰妮这家长当的很得意,说起来她家现在也算是每月有稳定收入,至少灾年是家里有粮食储备孩子们都听话好学,宅院里,庄子上管理的井井有条表面上看,她真还没有什么烦心事

这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穿物语 最新章节139 争吵,网址:https://www.xbqg8.net/259/25908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