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吐蕃国乱太子废(1/3)
作品:《唐朝第一道士》此时。
长安城宫中太极殿内,却是正在朝议。
早已是从东征回来的李世民,坐在宝座之上,静静的看着下方所有的官员们,听着他们的呈奏。
自从东征回来的李世民。
可谓是春风满面。
其地位,如日中天,直达天顶,无人可憾动。
而且。
此时的李世民,虽说有些出老,但这精神却是满满。
对于唐国的未来,李世民很是看好。
而此时。
曾经在李世民东征之时,代为处理国事的李承乾突然拐着脚站了出来,“父皇一代明君,功可盖汉祖,名可压秦皇,依父皇之功绩,必然是要挺立于世,所以,儿臣建议,为父皇之功绩,应该在长安修筑一座万世天枢。”
“臣附议,圣上的功绩,完全可以修筑一座万世天枢,歌功于圣上的功绩,让百姓景仰,让番邦臣服。”随着太子李承乾的话一落后,长孙无忌也是站了出来,向着李世民禀道。
“臣也附议。”
“臣也附议。”
越来越多的文官们站出来,说要给李世民立一块万世天枢了。
天枢是什么?
那可是代表着世界的中心,乃是天下中枢之意。
更是一块纪功柱。
能立此柱的,无一不是功绩大于天的人物。
而李世民上位之始,到如今已是天下太平,更是平了突厥。
依着此功绩,也着实有着立天枢之能了。
再者。
后期还平了西域诸国,到如今,已是把高句丽国,以及新罗百济等国都给平了。
如此大的功绩,李承乾提议立天枢,这也无可厚非的了。
文官们发了话,武将们自然是发话的。
这不。
从扶桑国回来的尉迟敬德,立马站了出来,“圣上,太子所提议立天枢,臣是绝对赞同的。不过,最近我听闻了一个消息,说吐蕃国内乱,所以臣本不想打断太子所言的这个提议,但吐蕃国内乱的消息,臣却是不敢耽搁。”
有了尉迟敬德的话。
其他的武将们,也纷纷站了出来。
就好比程咬金。
“圣上,臣也偶有听闻,听说吐蕃国内乱,各地起了兵祸。圣上,此时正是我们的好时机啊,要不,老臣我带几万人马,平了这吐蕃国。”程咬金最是期待战争了。
只要有了战急,他这个国公之位,也就会更稳。
而后。
各武将们,纷纷上表,说要领兵征战吐蕃国。
文官们一听太子提议被中断,武将们又想对吐蕃国发动战事,这自然是要争一争,稳一稳的。
“臣不同意,我唐国刚刚结束东征,而今又要西征,我唐国百姓苦不堪言,臣建议,暂停西征之意。”房玄龄乃为文官之首,自然是要站出来阻止的。
“臣也不同意继续对发动战事了,况且,这吐蕃国并像高句丽一般容易攻打,而且,我唐国的粮草本就不多,此时再要西征,我唐国的国力,必然会下降。”长孙无忌也是不同意道。
“你们这些酸儒,你们可知道,吐蕃国此时内乱,正是征伐之际,如果错过了此时间,以后可就再也寻不到如此好的机会了,难道你们想要我唐国的边境,受那吐蕃国的袭扰吗?”尉迟敬德一听,哪里会同意文官一系人的提议来。
随着尉迟敬德的话一起。
这文官与武将们,又开始争吵了起来。
而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却是冷眼看着这些文臣武将们,心中却是在思索着吐蕃国的事情。
吐蕃国的消息。
李世民最近到也有听闻过,但也只是偶听,却是不甚清楚。
对于吐蕃国。
唐国一直以来都是防范,却是少有主动挑事的。
毕竟。
高原地带,唐国人想要攻打,可真不是那么好受的。
而且。
他李世民更是知道,只要唐国一方面的兵马一动,进入到吐蕃国的高原地带,必是死伤无数。
好在几年前。
他听了李山的话后,就已是有所安排。
而且。
在恰卡盐湖一带。
更是有着羌人的兵马可用。
这么多年下来。
恰卡盐湖一带,这羌人兵马,已是征集了不下五万人了。
羌人善战,李世民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而且。
恰卡盐湖除了乃是唐国的金库,更是利州的金库。
同样。
也是羌人的粮食来源地。
若有所思的李世民,瞧着争吵不休的文臣武将们,随之站起身来。
当李世民一站起身来后,众官员们这争吵的声音,立马就渐消了。
“李山,你来说说吐蕃国的情况。”李世民起身后,见争吵已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朝第一道士 最新章节第九百二十八章 吐蕃国乱太子废,网址:https://www.xbqg8.net/255/25590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