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谋划(1/2)
作品:《恩塔格瑞传说》当石柱的光芒在黑暗视力里闪烁到第五层,也就是地面时间的日出时分,暮色城城门大开,整齐列队的军队鱼贯而出。
在队伍最前面的,是牛头人步兵。这种长着一个牛头的人形生物以脾气暴躁闻名于大陆,很难驾驭,但一旦赢得它们的忠诚,它们将成为充足的战力。靠着人类远远不及的怪力,它们挥动着人类两手都无法举起的战斧,毫无畏惧地杀向敌阵,永远不会后退。对于军队指挥者来说,这是绝好的炮灰,虽然这么说可能对不起这些生物,但事实正是如此。在步兵身后,则是兽人弓箭手和护卫弓箭手的盾兵。弓箭手大多是猫人,他们身穿轻质皮甲,持着双脚,肩挎长弓和箭筒。盾兵则是强壮的豺狼人。这种生物虽然是塔塔利亚的原住民,但有很大部分已经移居地下世界。他们穿着由细细锁环编织而成的锁甲,同时还带着一个圆筒状的大头盔,左手持大盾,右手持大刀。他们是脆弱的弓箭手部队最大的依靠。再往后,则是军械部队。它们几个一组,用力地推动着由双足蜥蜴拖动的弩车和投石车。虽然这次极有可能是野战,但做好完全准备出征是维格特的惯例,更何况这些军械不见得一定要攻城和守城时才能用,弩车的巨大弩箭和投石车的巨石用来野战也很好。虽然听起来有些不人道,可战场上毫无怜悯可言,一切都为尽力消灭敌人为主。最后面,则是指挥官以及他的朋友,还有一小群牧师和法师。啊,对了,忘记了,在部队的头顶,还漂浮着古克别雷最强的卫队——金龙骑士团。金龙骑士团是古克别雷开国君主马鲁夫?沃尔什一世创立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卫队。虽然称号叫金龙骑士团,但这支卫队都是乘坐的红龙,毕竟在地下世界金龙这种生物是非常稀罕的。其实,他们类似于艾拉西亚的精英骑兵,只不过坐骑换成了成年红龙,而且装备也不如精英骑兵那么厚实。他们都穿着刻有古克别雷纹章的板甲,手持比精英骑兵还长一半的长枪,靠着红龙瞬间俯冲的高速可以产生无以伦比的可怕杀伤力,更别提红龙还可以使用龙息作为援助。当然,红龙这种生物在大陆本就不叫稀少,所以这支部队的人数并不多,指挥权也一直都掌握在历代古克别雷国王手中,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动。这次马鲁夫三世破例将指挥权交予维格特,很显然他认为这次事态已经十分紧急。
但维格特却并不这么看。综合各种情报来看,摩罗斯的确国力在逐步壮大,可不至于壮大到足以威胁古克别雷,更别提要让古克别雷使出金龙骑士团这样的杀手锏了。他认为,只要派出普通兵力就足以解决问题了,而且古克别雷还大占优势,因为摩莉尔不光要面对古克别雷的攻击,同时还要面对黑龙之王的侵袭——如果她的目的真像杰奈说的那样的话。维格特绝不相信尼贡还有能在这两者夹攻下幸存的生物,不,全大陆或许都找不到。他也据此像马鲁夫三世反复进言,希望让金龙骑士团留守暮色城以防不测。可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马鲁夫三世却一反常态,绝不接受这意见,倔强地要求他必须带上金龙骑士团。这让维格特疑心大增,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杰奈在马鲁夫三世夸大了某些事实。但在这紧要关头,他也来不及去证实了。不过努力最后还是收到一些效果,马鲁夫三世终于稍稍松了口,答应留下一部分骑士团。虽然和计划的结果有差距,但维格特还是稍稍放下了心。他认为,虽然只有一部分,但也足以防范他最担心的糟糕结果出现了。
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号称尼贡第一首相在这场影响了整个地下世界,不,甚至可以说整个恩塔格瑞大陆的巨大风暴中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他实在应该据理力争,将骑士团全都留下的。如果这样,那么后来的一切将都不会发生。但这实在是事后诸葛亮的可笑论断,由果及因的愚蠢说法。如果任何人处于维格特当时的位置,大概最多也只能做出他这样的决定。他只是个首相,并不是君王。在君王一意孤行的情况下,他能怎么办?威胁君王答应他的条件?这恐怕不是为臣之道吧。而且,再怎么聪明的生物,只要他不是先知,是不可能预见到将来的事的。对于维格特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他有所预感,但这毕竟不是事实;虽然他有了防范,但并不是所有事他都能料到的。他很自信,即便只有一部分骑士团守卫王都,也足以威慑任何敢于轻举妄动的生物,可这自信到后来被大陆历史出现以来就常见的举动——背叛——给彻底击碎了。以至于当消息传进他耳朵时,他甚至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了。如果维格特在这次风暴中真的有罪过的话,那只能怪他实在是有眼无珠。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在和马鲁夫三世达成暂时的一致之后,维格特开始忙碌。首先,他请求马鲁夫三世让达斯和凯特琳随军。这个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一如之前马鲁夫三世对他的言听计从,爽快地甚至没问这两人在部队中有何用处。其次,他开始整顿部队,准备补给。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他自然也是知道的。虽然王都的部队训练有素,不需要大费周章,但也花了他足足三天时间。而今天,终于可以出征了。
在大军完全通过城门,城门慢慢关闭的那一刻,他还是回头看了一眼王都的塔楼。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恩塔格瑞传说 最新章节八十一、谋划,网址:https://www.xbqg8.net/223/2232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