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汉纪二(2)
作品:《白话第一编年史》十一月,癸卯晦,日食。
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禁止了他,一连三天不让他和九江王相见。随何对太宰说:“大王不见随何,无非是由于大王认为楚国为强而汉微弱的缘故。这也是微臣这次出使的原因。假如能使随何得以见上一面,说的有道理,那是大王所愿。假如大王感到没有什么用处,就将臣等二十人处斩。以此来阐明大王背汉回楚的决心,”
太宰于是就告诉了九江王。九江王出来见随何,随何说:“汉王使臣前来问问,大王与楚何亲?”
九江王说:“寡人北面而臣事之。”
随何说:“大王与项王都是列为诸侯,之所以北面而臣事之,那必定是认为楚国壮大。可以将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他。项王伐齐,身先士卒,大王应当尽起九江之兵,亲身为将,为楚国打前锋。如今只发四千人助楚,北面而臣事人的人,就该如此吗?汉王进彭城,项王正在齐国交战,无暇回想。大王应当尽发九江之兵渡淮,在彭城下与汉军交战。大王坐拥雄师,却无一人渡淮。只是静观输赢。托国于人者,就该如此吗?大王提空名向楚,却盼看将国家厚托与人,臣窃为大王所不取。然而大王之所以不背楚,是认为汉弱于楚,然而楚兵虽强,由于他背盟约而杀义帝,却在天下人眼前背着不义的罪名,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运蜀汉之粟,深沟高垒,分卒驻守险塞,楚人深进敌国**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不得攻,退则不能解,因此说楚兵并不足依附。假使楚军胜汉,则诸侯各自危惧而相救,为什么?楚国的壮大正是招致天下兵戈的原因,因此楚不如汉。这其中的情势显而易见。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来往,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感到困惑。臣并不是说九江之兵可以亡楚。假如大王发兵而倍楚,则楚王之兵必留,若能留住数月,则汉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回汉,汉王必定会裂地而封大王。何况九江本来就是大王的。”
九江王说:“谨奉先生的教导。”他打算先背地里答应畔楚与汉相交,但还不敢对外泄漏。
当时楚国的使者还在传舍,正是来斥责九江王使他赶紧发兵助楚的。随何直进使者的房间,坐在使者的上座,说:‘九江王已经回汉。楚何以得发兵?“英布愕然失措,楚使者起。随何因对英布说:”事已至此,请杀楚使者别让他走了。然后赶紧和汉并立拒楚,“
英布只好说:”一切就按先生的指教往做就是。“
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九江。数月后,龙且攻破九江。英布欲引兵逃回汉,又恐楚军杀他,就与随何一道从间道逃回汉。
十仲春,九江王至汉。汉王正在靠床洗脚,宣他进见。英布大怒,懊悔此来。欲自杀。及出往返到住处,见到住处的摆设及一切利用之物,都如汉王一般不差,又大喜过看。
本章已完成! 白话第一编年史 最新章节卷十 汉纪二(2),网址:https://www.xbqg8.net/184/1841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