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4)(1/2)
作品:《白话第一编年史》皇上欲为其父定陶共皇立庙京师,事下公卿议。群下附和。只有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认为不可。
师丹说: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尊卑之位。是用来制约天地之位不可使乱的。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之所以以定陶共为号,是由于母从子妻从夫之义。欲立官置吏,使车服与太皇太后雷同。此非所以明尊无二上之义,定陶共皇谥号已前定,从道义上讲不能再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无爵父之义。这是尊重父母。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的规格,以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之意。孝成天子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奠。令共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稳重大批,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从道义讲就不能复奉定陶共皇祭,进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使臣下祭拜他,这是无主的体现。依礼论,既进太庙,陛下承孝成之基,共皇庙亲尽当毁。如此空往一国太祖不坠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并不是尊厚共皇,而是害他。
师丹由此分歧上意。正巧有人上书说,古人以龟贝为货币,今人以钱代替了它。百姓因此贫困。应当转变货币制度。皇上以此问师丹。师丹答复可改。章下有司议处。大都认为行钱已久,难以卒然变易。师丹老人忘其前语,复从公卿之议。又师丹使从吏书奏,从吏私自修正他的草稿,丁傅子弟听说了,使人上书,告师丹上封事,行道之人遍持其书,皇上问将军中的朝臣,都答复说: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应当泄漏言论。应当下廷尉按治。
事下廷尉。劾奏师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咸皇上变,炔钦上书,言师丹经行无比,自晚世大臣能若师丹者少,奋发懑,奏封事,来不及沉思远虑,使主薄书写,漏泄之过不在师丹,以此贬黜,恐怕难平众心。
皇上贬申咸,炔钦秩禄各二等。遂策免师丹说:朕认为先生位尊任重,却怀诈迷国,进退违命。重复异言,甚为先生感到羞耻。以先生曾经托为傅位,不忍心召致廷尉拷问,请上交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回。
尚书令唐林上疏说:窃见免大司空师丹策书,深感痛切。君子作文,为贤者讳。师丹经为当世儒宗,亲傅圣躬,位在三公,所坐罪名极为稍微,国内未见其大过。事情既然已经过往了,免爵实在太重。京师有识之人,都认为应当恢复他的爵邑,使他能够奉朝请。盼看陛下裁览众心,以安慰为师傅的大臣。
皇上从唐林之言,下诏赐师丹爵关内侯。又用杜业之言,召见朱博。起家复为光禄大夫。迁京兆尹。冬十月壬午,以朱博为大司空。中山王箕子幼有肝厥之病,发病时满身皆青。祖母冯太后亲身养视,并多次祷祠求觧。皇上遣中郎谒者张由带着医药前往诊视。张由素有狂易病,病发,怒往西回长安。尚书薄责张由擅自离往的情状。张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咀皇上及傅太后,傅太后与冯太后都曾经是元帝的妃子,因此追怨冯太后,于是遣御史丁玄案验。数旬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案治。史立受傅太后意指,盼看得以封侯,就按治冯太后女弟冯习及寡居的弟媳妇君之。逝世者数十人。并诬奏说:她们祝咀是为了谋杀皇上,立中山王。责问冯太后,没有服辞。史立说:熊之上殿,何其勇。如今何怯也。太后回往后对左右说,这是禁中之语(冯太后挡熊事见二十九卷元帝建昭元年),此吏为什么知道?这是明显要陷害我了。于是饮药自杀。宜乡侯参君之,冯习以及夫,子,当相坐者,或自杀,或伏法,凡逝世者十七人。众人莫不可怜她们,司隶孙宝奏请复治冯氏狱,傅太后大怒说:皇上设置的司隶竟然主使暗察我,冯氏反事明确,却故意提出复按以扬我恶,我应当坐罪。
皇上于是顺指下孙宝狱。尚书仆射唐林力争。皇上以唐林朋党比周,左迁敦煌鱼泽障侯。大司马傅喜,光禄大夫龚胜固争,皇上为此向太后请示,将孙宝从狱中放出复官。张由由于先告,赐爵关内侯。史立迁中太仆。
建平二年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丁傅宗族骄奢,都嫉妒傅喜的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傅喜与孔光,师丹共执认为不可,皇上难以违背大臣正议,又内迫于傅太后,如此依违难决者数岁,傅太后大怒,皇上不得已,先免往师丹以激动傅喜。傅喜始终不能顺意,朱博与孔乡侯傅晏联结共谋成尊号事。多次趁宴见时,毁短傅喜与孔光。丁丑,皇上遂册免傅喜,以侯就第。
御史大夫官既罢,议者多认为古今异制,汉自天子之号,下至佐史,都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于是朱博奏言,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今中二千石未经御史大夫而直接为丞相,权轻,不可以显示国政的重要。臣愚认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努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榜样。
皇上从其议,夏四月戊午,更拜朱博为御史大夫。又以丁太后兄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署。大司马冠号如故事。
傅太后又私自下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话第一编年史 最新章节卷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4),网址:https://www.xbqg8.net/184/18419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