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论(11)

作品:《军事战略论

《六韬犬韬?均兵第五十五》中当战车、骑兵和步兵在平坦的*地带进行完善的*布阵之后,一辆战车相当于八十名步兵和十名骑兵,一名骑兵相当于八名步兵。19;19;19;6;06;00;20;15;6;10;01;16;656;602;668;4555;这就是,战车、骑兵与步兵之间的*战力与综合指数换算并不单独发挥作用而只有在完善的*整体配合过程中才能够恰当测算出相互之间的*比重关系。以此为例,在其他方面都保持不变或变化对等的*时候,一名步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一名骑兵的*八分之一和一辆战车的*八十分之一,这样当步兵数量不足的*时候就可以确定需要增加多少名步兵才能够战胜敌军。一名步兵要想战胜一名骑兵就需要增加至少八名步兵,当增加七名步兵时只是明双方旗鼓相当,同理,一名步兵要想战胜一辆战车就需要增加至少八十名步兵,当增加七十九名步兵的*时候双方同样是势均力敌。假如一名步兵在数量上无法增加,而他仍然想要战胜一名骑兵和一辆战车,那么他就需要通过自身战力的*加强来进行弥补,由于这名步兵的*战力相当于一名骑兵的*八分之一和一辆战车的*八十分之一,因此当这名步兵的*战力增强到原来的*八倍时他就可以与一名骑兵旗鼓相当、至少增加到原来战力的*九倍时他才能够战胜这名骑兵,同理,当这名步兵的*战力增强到原来的*八十倍时他就可以与一辆战车旗鼓相当、至少增加到原来战力的*八十一倍时他才可以战胜一辆战车。

敌多双方的*数量与战力之比的*估算尽管比较困难且总是不可避地带有主观因素进而使得估算的*结果极不准确,但是想要用数量来弥补战力或者用战力来弥补数量而估算就不可避,这样所要做的*就是尽力使得估算的*结果更加客观。

如果不同兵种之间的*数量与战力评比并不能令人满意的*话,那么让我们来以同一兵种之间的*数量与战力估算为例。敌我双方各自出一名步兵对战,在其他条件对等并且这两名步兵正面对战的*情形下,假如我方这名步兵的*战斗力相当于对方的*两倍,那么对方想要战胜我方就需要增加同样战力的*步兵至少两名以使得战力对比高过我方,倘若我方这名步兵的*战斗力只相当于对方的*二分之一,而我方想要战胜对方同样要增加至少两名相同战力的*步兵。如果敌多双方都无法增加步兵数量的*话,当我方步兵战力相当于对方的*两倍时,对方想要通过增强其步兵的*战力来战胜我方就需要将其步兵的*战力至少提升到原来的*三倍,同理,当我方步兵战力相当于对方的*二分之一时,我方想要通过增强这名步兵的*战力来战胜对方就需要将其战力至少提升到原来的*三倍,当然,战力的*提升不像数量的*增加那样只可以用人头数来计算,这样也可以战力相当于对方二分之一的*一方想要通过增强战力来战胜对手则至少要将其战力提到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以上所述只是单纯通过数量或战力的*改善来达到战胜敌人的*程度,实际上数量和战力是可以同时进行改善的*。这样,测评的*结果就必须是数量和战力这两个变量因数的*乘积。假如上述那一名步兵想要战胜一名骑兵,只需要在数量上增加三名步兵、同时对增加后的*四名步兵的*战力上增强到原来的*两倍,而这四名步兵就可以与一名骑兵旗鼓相当,这时这四名步兵只需要在数量或战力的*任何一方面或者两方面稍微改善就可以确保战胜一名骑兵了,这种道理对于战车也同样适用,只不过测算时用的*数字有所不同。而用步兵对步兵时,当一方步兵的*战力相当于另一方的*二分之一时,这一方在数量上增加一名步兵并且同时对增加后的*两名步兵的*战力增强到原来的*两倍,这样情势就会反过来变成前者的*战力相当于后者战力的*两倍了。

数量和战力的*改善既不是单纯发挥作用,并且也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这是数量的*改善有其自身的*限度、同时战力的*增强有其内在的*体系,但是不论数量的*限度和战力内在的*体系如何,只要能够得到确定的*改善结果,而数量与战力之间的*综合指数测评就可以用得到的*结果来进行几何运算。
本章已完成! 军事战略论 最新章节总导论(11),网址:https://www.xbqg8.net/16/165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