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7 这便是身处那个年代的军统特工(1/2)
作品:《老兵不死》0337 这便是身处那个年代的军统特工>
“在刺杀汪伪华北准备银行总裁汪时璟未遂的现场,日本宪兵队的痕迹专家发现了重要线索......”王亮道。>
麻克敌和战友使用的是驳壳枪,一共开了七枪,现场留下了弹头一枚,弹壳七个。>
而在日本天皇特使刺杀案中,凶手使用的也是驳壳枪。>
一直对于两名天皇特使刺杀案怀有疑虑的汪伪当局怀疑两起案件存在关联,便责令痕迹专家对本次现场勘察所的来的弹头进行比对分析。>
很快,比对的结果就出来了,现场留下的弹壳与刺杀特使现场发现的弹壳中的两枚完全一致,于是日军判断此案是同一伙人所为。>
王亮惋惜道:“随即日伪当局加大了搜捕力度,再加上有叛徒的出卖.......”>
天皇特使遇刺案发生之后,日本华北特务机关长茂川派裴级三出动调查。>
考虑到观众们对裴级三这个人不太熟悉,王亮介绍道:“裴级三原本是军阀吴俊升的部下。在中原大战期间戴笠到北平活动的时感到军统在北方的力量过于薄弱,所以大力吸收人手,意图扩大在华北的实力。”>
“当时吴俊升的儿子吴泰勋和戴笠是酒肉朋友,吴泰勋在军统挂名少将,所以戴笠就让他推荐一些出身北方的人员。随后,吴泰勋介绍了裴级三等人加入军统。”>
“裴级三一路青云直上,没过多久就当上了军统天津站站长。后来因为王天木叛变,裴级三被日军宪兵抓捕,马上叛变投敌。叛变后的裴级三因为熟悉军统内部情况,给军统华北组织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罪行累累。”>
在得到日本主子的命令后,已经决定死心塌地当汉奸的裴级三便指挥特务在北平拉网搜捕军统特工。>
军统北平站站长刘文修,也就是麻克敌的上司,因为麻痹大意,觉得特使刺杀案已经过去了,放松了警惕,不合时宜地公开外出。>
结果在电车上被裴级三的手下认出并捕获。>
在狱中刘文修不堪酷刑折磨而被迫叛变,裴级三通过刘修文的供词抓获了负责交通的军统特工任国伦。>
任国伦被捕后也随即叛变,一根导火索由此被点燃,参加刺杀日本天皇特使行动的军统特工人员陆续被捕。>
先后被捕的有军统华北区区长薄有凌,军统第一行动组成员麻克敌、邱国丰,第二行动组组长周良辅,第一情报组组长张清江,组员张承福、金琅、刘心一等。>
军统在北平的特工人员损失大半,几乎陷入到瘫痪状态。>
王亮道:“讲到这里,或许有人提出疑问了。先前的蟊贼马元凯为什么会主动承认是自己刺杀的日本天皇特使呢?”>
“日伪当局也想从中找出答案,难不成马元凯还同军统有关联?”>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在监狱里马元凯遭受到了日军的严刑拷打好和残酷拷问,他深知自己必死无疑,却又心有不甘。>
为了能够被后世记住,他索性自称是刺杀两名特使的杀手,这无疑同急于破案的汪伪警察局一拍即合,炮制了假的口供。>
在滚滚历史洪流中,马元凯注定还是被湮没的。>
王亮道:“咱们先不讨论其他人,就说说麻克敌吧。麻克敌,枪法好,胆量大,但最大的缺点是不够冷静,急于立功。一名合格的特工,光有高涨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对于充分把握形势和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
王亮清楚地记得,在高月保、乘兼悦郎两特使被刺杀后,汪伪当局理所当然要进行大搜捕,全面封锁北平城。>
当时的北平大街小巷所有路口,都有宪兵特务把守了,并且要检查良民证。宪兵特务们随时随地都会闯进居民家中,翻箱倒柜地搜查刺客。>
甚至连地板、土炕都要拆开搜索。>
许多无辜的居民被逮捕,还遭受酷刑。>
一个礼拜之后,才允许居民进出城门。>
王亮和兄弟们也就是借这个机会迅速脱身的,在特工生存法则里,离开北平是最理智的作法。>
但麻克敌因功受到军统局本部的褒奖,备受鼓舞,坚持要留在北平城内继续为党国建功立业,于是便住在了北海后海他哥哥的家里,渴望再立新功。>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麻克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说到这里,王亮不由得黯然伤神。>
那是一个与自己同时代的人啊。>
几十年过去了,王亮仍然能够记得麻克敌的模样和声音,身上虽然有一股匪气,但在那个充斥着日伪恐怖气息的年代,他敢同日伪当局对着干。>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日军对麻克敌的诉状,除了1940年11月29日刺杀日本天皇特使的事件之外,诉状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兵不死 最新章节0337 这便是身处那个年代的军统特工,网址:https://www.xbqg8.net/153/15380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