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平西王(1/2)

作品:《大宋乞丐王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时势之变迁,为人心所拥迫……。当于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谨遣亲弟诣阙奉表,待罪以闻。”

随着蜀地宰相李昊代孟昶书写的这封降表上递朝廷之时,整个汴京城轰动了。

无论是高‘门’大户,学子士族,亦或贩夫走卒,全都奔上街头。从城南到皇城,整条御街上挤满了人,敲锣打鼓,声势浩大。

后蜀之战,不是平叛李筠、李重进的内战,也不是对名义上臣服于大宋的荆南、楚地之战,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是大宋自立朝以来,对一方诸侯、土皇帝的灭国之战。天府之国的巴蜀,富庶一方,吞并巴蜀,大宋的疆土和国力更上层楼。

然而,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此时的紫宸殿内却是一片争论之声。武两方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争执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蜀地的降表,而是来自西川行营东路军监军曹彬的一封奏折。

奏折的内容详细叙述了,北路军副帅王全斌对绵州城屠城的事实。不仅如此,北路军自攻破剑‘门’关之后,几乎是一路屠杀到成都。入成都后,原本王全斌还‘欲’行屠城之事,最后被先行一步抵达成都府的曹彬给制止了。

而且不仅仅是北路军,在王全斌到达的一刻,原本的东路军听闻韩旭战死,东路军数万人差点就跟着北路军一起行事,若不是最后时刻两个监军曹彬和康延泽拼死阻止,如今成都府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

屠城是阻止了,但曹彬却依旧阻止不了宋军的报复行为,成都府几乎被抢劫一空。

朝廷上的争执已有大半个时辰,此时满场的武这才发现,无论他们在下面争得面红耳赤,上首的那位明黄‘色’身影却始终不发一言,就连表情都一成不变。两眼呆呆的望着大‘门’外,不知其想。

殿内渐渐恢复平静。

御史大夫郦希亮咬了咬牙,出列上奏道:“启禀皇上,西川行营副都部署王全斌,罔顾皇上信任,行“屠城”如此暴虐之事,这与我朝一向严明的“仁爱”之心背道而驰。不仅有伤天和,更为皇上抹黑,必将在青史上留下一抹沉重的污点。是以,微臣弹劾王全斌滥杀无辜,有违圣道,恭请皇上严惩之。”

事实上,身为御史大夫,郦希亮还真有点不合格,自大宋以来,他就没出面弹劾过几个人。在后周之时,他就和赵匡胤身边的人‘交’好,如今现在朝堂的高官几乎都是原本的那帮兄弟,相当的熟悉。是以,以往一些弹劾之事基本上都是下面的一帮御史出面。可今个王全斌所作所为,真的过了,他不出头都不行。

“微臣附议……”

“不杀王全斌不足以平西川民愤,对我朝日后的治川之举大为不利。”

“微臣附议……”

郦希亮以赵匡胤所立的国策为依据,一番辞有理有据,底下的官们再次纷纷出列附和,反观武官这边一时之间泄了气。

“郦大人此言本官不敢苟同。”此时武将行列走出一人,长得是一脸正气,英武不凡。只见此人先是朝着周围同僚拱了拱手,然后又道:“唐末‘乱’世以来,兵甲纷争,屠城之事虽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战事一开,一切以取胜为目的,王全斌将军屠绵州城,大振我军士气,同时也打击了蜀地的反抗意志。若不是王全斌将军此举,不知孟昶会不会如此快的投降呢?”

“不错,潘将军此言大善,若非王全斌将军屠城,想必到攻成都之时,将又有无数的大宋子弟倒在成都的城墙下!”周围的武将纷纷赞同潘美的话。

先前话之人正是潘美,见自己的话取得周围同僚的认同,心下颇为窃喜。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就是其中的拥立之人。只不过上面的武将,如慕容延钊、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实在是太多,论资历他还浅得很。如今这批人死的死,削兵权的削兵权,赵匡胤开始重用年轻一辈,算了算去也该轮到他表现的机会了。是以,他在会在所有武将闭嘴之时,第一个站了出来。

赵匡胤还是不话。

自此,百官更加疑‘惑’了,今个皇帝到底是咋了?屠城,如此火烧眉‘毛’的事情,还不赶紧下决断?对王全斌是赏是罚,总得“吱”一声吧!底下忙活了半天,似乎皇帝完全没听见的样子。

赵光义偷偷瞥了眼不远处的赵普,只见赵普似乎也在闭目养神,并不准备发言的样子,于是心下微微一动,清了清嗓子,示意身后的百官们安静。待得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心下大为满意。这才出列,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武们的争论不休,各有道理。臣弟认为,对王全斌将军的处置,还请皇上乾纲独断!”

“恩。”一声轻哼从上面传了下来。

赵光义不亏为晋王,一发话,皇帝就有反应了。百官们的‘精’神为之一震,纷纷对赵光义投去赞赏的眼神。可这一声“恩”到底是个啥意思,是赞同惩处王全斌呢,还是不赞同呢?

更让百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乞丐王 最新章节第358章 平西王,网址:https://www.xbqg8.net/15/1517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