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压力山大图书馆(1/2)
作品:《失落密码》2002年非洲埃及亚历山大孔姆地卡遗址
劳伦斯看着眼前的罗马歌剧院,又望了望当头的烈日,他真后悔这么早从车里下来。他现在只想找一个遮阳的地方。
在烈日下,他已经等了将近半个小时,现在心中一直在问候来接他的人的祖宗十八代。要不是这次工作的酬劳丰厚,他的工作室急需要这笔钱维持下去,他早就一走了之了。
顶着烈日,劳伦斯走到了罗马歌剧院旁避日。他身后恢弘的罗马剧场是拿破仑的军队本想在此修建一座军事要塞,没想到竟让此地埋入地下千年的罗马歌剧院重见了天日。他将自己满目苍夷的背包丢在了脚下,一屁股坐在了一块石头上。
他从背包里拿出水壶,猛灌了自己几口水。他看着烈日下兴致勃勃的游客,真让他欣慰,如此炎热的天气,他们还能对孔姆地卡遗址保持如此浓厚的兴致,那应该是多么大的热爱和勇气。
孔姆地卡遗址位于亚历山大的城市中心,是一座罗马歌剧院(用于音乐表演的剧院)和一套大型的3世纪罗马浴室。在亚历山大火车站对面,从亚历山大火车站站台上下来,只需走几步路便可以望见罗马歌剧院。其入口在干胡里亚大广场南端,萨阿德宰格鲁勒广场东南1公里。在托勒密时期,这个地区被称为潘之园,这里曾是一座令人愉快的花园,亚历山大大帝的居民们在这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悠闲度日。时至今日,剧场的回声效果仍是一流,站在剧场中间说话或是拍掌,声音可清晰地传至后排的任何一个角落。随着托勒密时代的街道和商店逐步发掘出土,石柱和拱门露出地面。遗址使人认识到古代城市所覆盖的范围——若全部发掘,现代城市只好拆除了
身在城市中心的孔姆地卡遗址让古老的文明和现在的文明之间的界限变得非常的模糊。
罗马歌剧院是露天的剧场,座椅由十三层半圆形大理石台阶构成,最多可以容纳八百名观众,而且每个座椅上都有明确的编号。这个剧场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埃及时期。建筑剧场所有的石材几乎来自整个罗马帝国。
劳伦斯已经来过无数次的孔姆地卡遗址,虽这次对他的赞助商的接待人有些抱怨,但每次的心情的心情都是那么的复杂,甚至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一种强烈的渴望感。他迫切的想知道在托勒密时期,这个被称作潘之园的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到底是怎样的?在当时罗马歌剧院刚刚落成的时候,那种万人空巷的场景到底是多么的壮观。那个时候的文字记录还不是那么的发达,人们想要流传某件称颂的事件只能靠口口相传,但仍有很多的精彩的故事没有流传到今天,即使流传到今天的某些精彩的故事,也是经过后人的精彩包装,甚至神化了某些后人们认为特别重要的人物,并不能反映当时人们的那种生活方式和状态。导致这种结果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古代统治者对知识的封锁和消亡,他们不希望他们治下的人民拥有很高的知识和文明,这样极为不利于他们的统治。比如曾经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毁在了,阿拉伯帝国的手中——阿慕尔“焚书”。
13世纪出生在古埃及的历史学家伊本·基夫提在其《贤人史》中说,阿慕尔重新占领亚历山大城之后,一位与他相识的名叫约翰的文法学家表示,希望得到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阿慕尔遂向帝国统治者欧麦尔请示,得到的回答是:“把所有书先翻阅一下。如果其内容与经书(指《古兰经》)相同,就无需保存;如果相悖,也无需保存,不妨销毁。”阿慕尔后来下令,将所有馆藏图书交给城里的4000多个公共澡堂作燃料,足足烧了6个月之久。
劳伦斯的脑海中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如果自己站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大厅中那将是一种多么震撼的感觉。压力山大图书馆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据说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极盛时馆藏各类手稿逾50万卷(纸草卷),几乎囊括了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农业等所有的领域。同样也包括了一些著名大家的作品:拥有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并首次在图书馆复制和译成拉丁文字;藏有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许多真迹原件;早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了哥白尼太阳和地球理论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真迹;古希腊医师、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的许多著述手稿;第一本希腊文《圣经》旧约摩西五经的译稿;对医学也有贡献的古希腊哲学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学者阿基米德等均有著作手迹留此。
还有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腊文献学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出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而诸如哲学家埃奈西德穆,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等睿智圣贤也均在此或讲学,或求学。
不管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失落密码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三章 压力山大图书馆,网址:https://www.xbqg8.net/130/1309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