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遭遇战(一)(1/2)

作品:《二战大兵

苏军坦克师的先头部队第2坦克团的两个坦克营及教导队的兵力,为了给大部队撑起撤退的通道屏障,连续急行军,一路北上从早上走到下午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维尔纽斯森林地带的边缘。

由于坦克一营及教导队在昨天的战斗中损失比较严重,因此他们并不是走在最前面的队伍,编制较为完的坦克二营的士兵在队伍的最前面开路。在个团的队伍中,夫他们大概在居中的位置,步兵营及团部的人在队伍的最后面,此外还有一个工兵连及一个反坦克炮连在坦克部队的后面跟进。

在前面的坦克打出遭遇敌人的旗语后,苏军坦克团的队形立即由行军队列向战斗队列展开。由于苏军对于森林地带边缘的入口地段是志在必得,并没有像平时那样遇敌后就停下来,而是坦克陆续从道路斜行而出,步兵加速跟进,一行坦克一行步兵又一行坦克一行步兵地形成步坦结合方阵。二营的坦克方阵在右前,一营及教导队的坦克方阵在左后,向着不远处的森林地带边缘强行推进。后面的步兵营及两个直属连也速上来,抢占附近有利的地形,并展开炮阵地,为强行推进的坦克部队火力掩护。

跟在坦克后面乘坐马车前进的夫,立即转移了自己的观察方向,拿着望远镜重点观察森林地带的边缘地区,没过多久便看见了一支德军部队先遣小分队,三辆ii型坦克及两辆卡车出现在视线中。这支德军先遣小分队也发现了正在由行进队列向战斗队列展开的苏军部队,德军马上停止了前进,并掉头后撤,退回到另一条通往森林地带边缘的道路里,消失不见。

“看来德军也到了我们选择从森林地带撤出战圈。”参与了战斗几天的夫,这时的心里已经对苏军在边境地区的总体战况多少有了些了解。两天来苏军在格罗德诺地区的反击,虽然对德军起到了一定的阻延作用,但对于个战场态势来说作用不大,大量的苏军部队被德军中央集团军包围已经成了实事。德军为了巩固并扩大现有的优势,甚至把苏军的这支反突击的大部队也圈入包围圈之中。

“妈的,来的是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力!大家要有打硬仗的心准备。”德军的先遣小分队退回去没多久,苏军的部队又前进了一段距离,夫观察到一支德军的坦克部队又出现在视线之中,竟然是二十多辆德军iv型及iii型坦克,挡在了苏军部队的前进方向上,一看就知道是德军的主力装甲师的部队,普通的装甲师一般都是装备ii型和i型坦克,同时出现这么多的中型坦克,和苏军相遇的肯定是德军的主力部队。

夫的判断并没错,这次遇上的正是掉过头来阻击的德军第装甲集群的第12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苏德两军的目的都是要抢占维尔纽斯森林地带的入口通道,于是就在这里爆发了遭遇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人可以逃避战火,后面已经没有退路,如果坦克团不能夺占森林入口,后边个苏军混合集群的部队都将陷入危机之中。前面才是大家的出路,回头是百分百的死,冲锋向前或许还有生路。狗逼急了尚且还跳墙,更何况是人呢,也不知道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让苏军坦克团的士兵发起了狠,或许这就是苏联人民族的骠捍性,大家都不顾一切地冲锋而上。

德军的坦克部队当然不为苏军部队让路,也以契形队列迎面冲了上来,所谓契形队列就是前排的坦克少于后排的坦克,而钝契形就是相反。德军这样的队列有利于集中火力,向对方的某一点作纵深突破,这是德军惯用的坦克战术。说白了就是以点破面,把敌人一分为二。

“快下车,就地找掩体隐蔽,把机枪及迫击炮架设起来。”两军迎面对冲,眼看就要进入到双方坦克的火炮射程之内,契可夫叫门切烈夫把马车停在一棵路边的桦树下,大家纷纷跳下马车,寻找树木石头作为障碍物,就地隐蔽了起来。

契可夫上士就在桦树下就架起了班用机枪,而保罗中士也架起了那挺从坦克上得来的轻机枪,勃涅日列夫上等兵及门切烈夫上等兵两人负责配合为机枪装填弹药。伊万上士也带着他原来炮班的人,在桦树的另一侧架起了一门81的连用迫击炮,班里的其他人则分散在机枪及炮击炮的两边。

“注意,右前方两点钟方向,距离两百米,敌中型坦克推进中,并有步兵单位跟随前进。”夫这时忠实地履行了他作为班警戒了望手的职责,在卧倒班阵地后面的一块枯木旁后,立即对战场的最新情况进行观察,并大声报给附近班里的士兵知道,让他们调射击的方向。自己也把剩下几发钢芯穿甲子弹的反坦克枪用三角架架开,不过德军迎面冲上来的都是中型坦克,除非能准确地打在坦克的薄弱位置上,否则很难打穿德军iii型及iv型坦克的装甲。

这时苏德两军的坦克已经猛烈地对射起来,战场上爆炸声四处响起,既有发炮的声音也有炮弹爆炸的声音及坦克被击毁的声音。苏军两个营的坦克数量加起来虽然要比德军的多,但是这些t-26轻型坦克在综合性能上要比德军的iii号iv号中型坦克差一截。唯一可比的就是坦克的主炮,苏军t-26坦克的45mm主炮威力并不比对方的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战大兵 最新章节第八十三章 遭遇战(一),网址:https://www.xbqg8.net/115/1157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