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你以为这种程度的花言巧语,就能打动我了吗(1/2)
作品:《魏始皇》秦军从陶邑撤围的第二天,终于开拔北上,撤出了陶邑战场。
这个时候,孟尝君亲自统帅的两万援军也来到陶邑邻近的陶丘屯驻。
当天午后,魏无忌带着田夕、新垣衍出城五里,迎接孟尝君和庞煖入城。
当晚,在陶邑城守府,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
尽管怀有诸多疑惑,无忌还是先沉下心来,命令手下做好陶邑城的警戒工作,又让新垣衍出面,请来在此战中出力甚大的豪商、大族作陪。
宴会之上觥筹交错,孟尝君与陶邑城内有头有脸的人们相谈甚欢。无忌本人却是没什么胃口,也没什么心情。他听着这群人来回劝酒和大声交谈的声音,听着他们腆着脸地恭维和谄媚,还有那些极力克制的自得。
无忌终于觉得有些恶心。
无忌的脑海中,仍然在不断地回想这些天的杀声,或者说——“死”声!
他听见秦军的铜制弩箭像子弹一样敲在盾牌上的声音,听见被秦弩钉入身体后的士兵发出的惨叫,听见秦军的青铜剑刺进守军战士腹部的闷响。
战鼓声和锣声似乎始终在耳边捶响,他一闭上眼睛,就似乎看到阿四被秦军刺得满身是血的样子,看到阿五被秦人挂块猪肉一样地挂在巢车之上的样子。
陶邑南城那炼狱般的情景,似乎已经深深地刻进了他的脑海。
他从未想过,因为自己一个“抢夺陶邑”的念头,竟然会死这么多人。
半个多月前,他的水攻之计得逞,一举淹死十余万齐军,他但是并不感到十分地沮丧。
那大概是因为,那些淹死的人离他很远,而这些天里,战死在城头上的人,离他很近?
魏无忌扪心自问,这究竟是怎么了?
明明打了胜仗,为什么自己一点都不开心,一点都不快乐?
他越想越是烦闷,堂上饮宴的人的喧嚣更是让他恶心地想要作呕。
“我去更衣。”
他终于拂袖而去。
獒卫中的老三仍然紧紧跟在他身边,出了大厅之后,几乎是如影随形。
无忌不免有些烦闷,甩袖道:“你跟着我做什么。”
老三的身影大多处在黑暗之中,只有声音传了出来:“保护公子是我们的职责。”
听到老三提“我们”,无忌蓦地想起老四的那张脸。
他永远都忘不了老四嗫嚅着嘴唇却没有力气说出遗言的那张脸。
无忌沉默了一会儿,对老三道:“去拿酒和梯子来。”
须臾之后,无忌已经爬上了一座阁楼的顶端,斜靠着屋脊,一只脚蹬着飞檐上的兽形木雕,怀里抱了一坛酒。
看看月亮,喝喝酒。
夜风轻轻地吹着,就像是情人温柔的手。
无忌思考着这半个月来的得与失,想来想去,终于不得不承认一点:
自己太着急了。
秦国的强大,魏国的弱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概都难以改变。他妄图以手中微薄的力量来对抗这个大势,也许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陶邑防守战会死这么多人?
还不是因为他兵力不足。
倘若他手里有三千甲士,甚至一万武卒,又何必惧怕秦军的攻城?
又比如说,倘若他身为魏国上将军、魏国丞相,甚至是魏王,有了十余万的大军可以调用,有了地广千里的资源,还会怕拿不下一个陶邑?
有人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是丛林,就会有弱肉强食,更何况这是战国,是大争之世。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弱小即是原罪。
想到这里,无忌忍不住叹了口气。
“叹什么气,不开心吗?”
忽然听到有人这么问,无忌尽管是很意外,但马上就听出那个人是田夕,因此放松了戒备,懒懒地道:“陶邑虽然拿下来了,并且守住了,但是代价真的太大,我叹气,就是为自己的幼稚和天真叹气。”
田夕在另一边沉默了很久,也是叹了口气道:
“你虽然既幼稚又天真,但还是有一两个优点的,不要想太多了,那样很累。”
无忌这时把喝空了的酒坛往下面一扔,哗啦一声脆响之后,他已经挪动脚步,到了田夕的身侧斜躺着问:
“阿萝,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孟尝君没有阻碍大梁方面派出援军呢?”
田夕马上就摇了摇头:“怎么就没阻碍了?你自己也清楚,以陶邑事态之紧急,大梁方面的援军却来得如此之晚,父亲他一定是阻碍过。”
“既然是阻碍过,那他为什么又改变了主张,不仅支持派出援军,竟然还亲自领军前来?”
“你问我,我问谁?”
田夕翻了个白眼,无忌却只是笑嘻嘻地望着她,发现在稀疏的月色和星光映衬之下,田夕的脸庞变得更富立体感,给人一种英气十足的感觉。
“难道,孟尝君是因为你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始皇 最新章节49你以为这种程度的花言巧语,就能打动我了吗,网址:https://www.xbqg8.net/103/1037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