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0章 格局【感谢莫渐殇丶逐风的盟主(3/4)

作者:鹤城风月
水源,日渐干涸,迟早会消失不见。不过冯本愚提供了一条思路,咱们可以给安山湖打造一条河渠灌水,则安山湖必能一直保持水草丰盈。”

如今安山湖的面积,是后世东平湖的五倍有余。

就是因为没有了水源,加上围湖造田和干旱,才导致湖水萎缩的。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将大汶河水注入其中,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的补充,才让东平湖重现生机。

左梦庚的做法,也不过是效仿罢了。

将安山湖与金堤河、会通河、大清河贯通,则安山湖可以一直保持水位,那么作用肯定大于后世。

他还有其他的想法。

“光靠打渔、捕捞,收获能有多少?再者,人人都去水里滥捕,迟早有一天会让水泊里的鱼获灭绝。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人工养殖。这么大的水泊,只要分段养殖,则收获便可以源源不断。”

水产养殖,在这个时代并不新鲜。

事实上中国水产养殖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在明代水产养殖不但很普遍,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介绍。

听他提到养殖,众人大为惊奇,随即纷纷称是。

养殖和种地是一样的道理,产出可以源源不断,也会成为沿岸百姓的一条财源。

李青山却不见喜色。

“往年俺们也想过自己养些鱼获,可是官府不让。安山镇西边的这片水泊,全都是有主的。”

天下虽大,贫者却无立锥之地。

这就是明末的真实写照。

山河湖海,全都被当权者侵占了。

平时百姓们进水打渔,地主和官府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要是依靠水泊养殖,那是痴心妄想。

然而在李青山看来行不通的事情,在左梦庚这里,却什么都算不上。

“如今这片水泊我说了算,我说可以养殖,那便可以养殖。”

柳一元一惊,忙提醒道:“凡有地契者,必是豪贵之辈。如果咱们贸然乱来,只怕麻烦不断。”

左梦庚霸气四溢,指着眼下的土地,道:“经此白莲教一乱,还有多少地主尚存?就算还有活着的,能保留地契的又有多少?就算有地契的,比我的火枪还好用吗?”

众人愕然,怎么觉着他比土匪还土匪呢?

可再一想,左梦庚的说法,还真的没错。

这一次白莲教动乱,对山东各地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许多中小地主被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