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0章:少生优生(2/3)

作者:尘下散人
洵举贤的权利,是莫大的信任,但是同时也是莫大的责任,若是举荐之人不堪任使,难免祸及自身。

说到举荐,赵昕突然想起了苏洵两个闻名后世的儿子,道:“先生在汴京定居,不妨修书一封回去,让家人过来这里住,眼下这儿虽说逼仄了一些,好歹住得下一家人。日后等本宫有钱了,一定给你们换一间新房子。”

苏洵感动地几乎要流下泪水,道:“前些日子已经修书回去了,多谢殿下看重,在下便是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相比较于第一场问卷调查,第二场问卷调查带来的影响更为广泛,便是寻常百姓看见这些问题之后也能够估算出赵昕准备上什么折子。

一时间关于限制生育,乃至于弃杀婴儿的传闻甚嚣尘上,倒未必都是反对计划生育之人提出的,但是无一例外都带给赵昕以莫大的困扰。

为了平息争议,赵昕亲自撰文,论述为什么要计划生育,以及计划生育的好处。以及指出若是人口膨胀,会对水源土地等资源带来更大压力。

在论述的同时,赵昕大量引用开封府内的真实事件,比如饥寒交迫之人的经历。最后,赵昕针对一些传得沸沸扬扬的言论,比如杀婴等进行辟谣,但凡法律实行,一定是不追及前事,只有法律颁布之后知法犯法之人,才会予以追责。

经过大范围的宣传之后,第一波谣言渐渐平息。

在苏洵等人的辛勤付出下,这第二波的问卷调查结束。

从百姓养育子女来看,绝大多数人家都是三个子女或是两个子女。多数人因自身现状,也觉着生育二子一女为好,占了一半左右,剩下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觉得一子一女最好。

赵昕据此再写了一份奏章交上去,考虑到夭折问题,赵昕主张限定一家只准生育三孩,但有多生,若是权贵之家,则取消袭承爵位受恩荫的资格,若是寻常百姓,则加以徭役。

但是这一次,就没有这么轻易通过了,一群老臣态度微妙,顾左而言他,因为这一项政策若是出台,则损害了那些权贵之家的利益。

有做理中客的,说广泛恩荫是变相的推恩令,有利于削减权贵之家的地位。若是辩论不过,就搬出祖宗之法扣人家帽子。就是想要自己每一个孩子都分到好处。

但是这一条赵祯是支持的,宋朝恩荫实在是太多了,相比较于范仲淹他们之前提出权贵之子年龄不及弱冠不得恩荫,却引发义子及转让问题,还是这样一刀切来得好。

倘若此法成行,恩荫之泛滥在一定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