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8 造势需求(2/6)

作者:一桶布丁
指令集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芯片架构的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在指令集的基础上,实现对内所含部件,如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的一系列完整设计安排。

这一块其实是三月的强项,尤其是具体到通过设计图纸完成仿真测试,三月可以替代软件更高效的完成测试,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但同时这也是个需要足够细致极为耗废时间的工作。

如果是传统的芯片设计,很多功能的实现已经有了现成的模板,可以直接套用,但是三维硅通体电路跟之前的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堆叠的方式也不同。

比如曾经的芯片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模块是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平面上,通过电路连接的,但在三维硅通体电路环境下,却是通过在几根通管内完成布局,同时为了保证立体空间内部散热的问题,往往这种任务运行时,还不能是在相邻的通管内进行,周围要起码隔着一根硅通管,在通过上下面板进行电路连接。

没有现成的模板,加上注定更为复杂的设计流程,这也给芯片设计阶段增加了许多难度。

所以要完全追求高效率自然是不可能的,这种工作真让宁为一个人来干,不但效率低,还真会让整个人都疯了去。所以这块宁为是真帮不上什么大忙了,也只能每天了解一下宁思实验室那边跟他共享的设计进度,偶尔会给予一些意见。

这也让宁为得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今年三月奖评审这块。

按照之前对外公布的流程,每年的三月智能奖得主将在当年的十二月公布,次年三月正式给予奖金以及举办颁奖典礼。对于宁为来说这是一件重要程度不弱于芯片设计的工作。

当年为了去参加大会,宁为在办理签证排队时便立下了宏愿,希望未来学术中心能向华夏聚集,这样大家就不用为了签证去排队了。

如果要达成这个目标,一个在世界上有足够影响力的科学界大奖是基础之一。等三月智能奖得到世界学术界广泛认可,等到三月系列智能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开始举办一系列的世界顶级学术大会。

所以第一届的评选还是很重要的。

起码在要保证公平性,或者说……

“数学跟计算机奖第一候选人都是我算什么鬼?”

看到三月最后给出的综合数据判断,宁为有些懵。

“喵,这是综合数据判断的结果。你获得的投票最多,数学发现跟应用领域结合紧密,数学方面的成就推动了偏微分方程的理解,构建了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