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7 您开玩笑的吧?(2/5)

作者:一桶布丁
2 ± 0.2a,电气性能为σ &am;am;gt; 10毫秒 ?1,值可达到14 ± 5兆瓦 ?1. ?2,均远优于之前拟定的材料模型。

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让宁为头疼的是,他该怎么把这个成果给张师兄。

简单来说,人家找他的目的是通过数学计算来找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然后他们再去重新组织实验,但三月却直接通过不断的反复模拟试验直接把问题给解决了。但宁为并不敢保证真的按照三月给出的模拟试验方式真的就能在真实实验室环境下完美达到这一效果,毕竟系统模拟测试可以完全不去考虑实验室种种意外情况。

事实上计算机模拟本就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学,比如专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往往能解释实验机理以及预测实验;还有结合第一性原理软件可以在材料的原子尺度性质进行计算;又或者so等软件可以进行材料的结构预测,包括之前实验室定的模型大概率就是使用这种软件构建的。

但以上计算机模拟的性质跟三月使用的模拟计算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根据人类制定的任务,去模拟计算结果,后者已经接近直接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这甚至让宁为不知道该如何跟张师兄解释他是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的。

因为原始过程中三月的思路并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实验室巧合。所以现在摆在宁为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通过三月给出的结果,倒推出整个数学分析过程,然后把数学分析过程丢给张师兄,让他们去重新设计实验室制备方案;

二是直接去实验室让张师兄重启实验,他来给出整个实验过程跟方法,让项目组一帮人照着三月给出的方案重新完成一遍,再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三月的最终得出的材料模型跟报告是否正确。

前种方法虽然说有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但相对合理;后种方法得看张师兄对他的信任度了,毕竟他毫无道理的重启实验室,撒出去的都是钱跟精力,还要浪费一堆材料,估么着这些符合规格的碳纳米材料制备也不便宜……

“三月啊,三月!你闹挺呢?我废那么大劲给你整理数据,列表格,教会你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你就是这么完成我布置给你的任务的?能不能不要表现得这么聪明?虽然我知道你不是普通的猫,但你这样让我很为难啊!咱们都老老实实按套路来做事不好么?”宁为对着三月念叨了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