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一个好班长的自我修养(2/7)

作者:苍山月
下午,一班和十四班没课,准确地说,是南校舍和西校舍所有的班都没有课。

一下午的时间,进行越冬准备。

南方的小伙伴理解不了,可是北方的八零九零后,却是多多少少有所经历。

只要呆过平房的,应该都干过糊窗户,钉塑料布、钉门帘子,还有搭炉子,团煤球的活儿。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城里孩子,即便是家庭条件再好,再娇贵,也都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会像再年轻一点的孩子,因为条件太好了,真的是什么都没经历过。

原因就是,即便家里用不到,在学校却谁也逃不了。

这个年代的学校,除了学习之外,课外劳动也不少的。

就比如,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因为东北的冬天太冷了,单层的窗户是无法过冬的,即便是双层窗也要封死。

所以,要先把窗缝、玻璃缝糊上一层纸条,再在窗户上蒙上一层塑料布,钉死,保证寒气不会侵入。

这些类似于把自己塞进密不透风的罐头里的活,都是学生自己干。

当然,光密封的好还不够,还要在教室中间搭建一个土炉子,做为一冬天的取暖源。

这个活就不是学生能干的了,这是全班一冬天的保障,马虎不得。

所以,炉子搭的好不好,决定了这一冬天是不是遭罪。

里面的学问不少,炉子搭的好,怎么烧怎么旺。搭不好,不但不好烧,还四处冒烟,就等着遭罪吧!

而且,还不能搭的小了,那么大个教室要是炉子小了,也暖和不起来。

一般情况下,老师也没这个手艺,都是请学生家长过来帮忙。

砖、泥、炉箅子和烟囱,都是学校准备好的,去后勤处领。

老师则是和学生们沟通,谁家长有时间,手艺还不错的,就请过来帮着弄一下午。

也不难找,家长们也都愿意来帮这个忙。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唐爸还去给帮过忙呢,而且是三个班!

那时候,哥仨一个人一个班。

有了炉子,就剩燃料的问题了。

一般都是烧煤,而团煤球又是一项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

说白了,就是自制蜂窝煤。

煤这东西和木柴正好相反,木柴是块儿越大,越不容易着。

而煤是大块儿的容易着,越碎越难烧。因为空气不流通,有的时候还容易把炉火压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