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3章晋王杨广(第三更,求订阅)(2/4)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极,很快能找到朝堂的弊端,文武的不足。

时常与杨坚争吵在一起,好几次气得杨坚大骂逆子,骂的脸红脖子粗。

可项羽照样是开喷不误。

隋朝是草台班子,各种问题不少,各种问题也多,也亏得这是开国初期。若是到了中期,就是不好动手了。

比如科举制度,是为了打压世家,可事实上,科举早期在打压世家上作用很少,反而是壮大了世家势力。

毕竟同样是考试,自然是世家弟子见识广播,考中的人数居多。能考中秀才的,多是世家之人,前十几名多是世家。

寒门也只是少数人。

同样,建立仓储制度,制度上很好,为了灾年救济百姓。可问题是掌控仓储的官员,主要是世家为主,很多仓库的粮食直接被世家贪污了,或是用各种制度漂末了,未能起到救济百姓的作用。

当然了,这些问题都不大。

致命的是户籍问题和世家问题。

各种隐藏户口,大量的百姓论为隐藏户口,沦为家奴,这也影响了征税;也扩大了世家影响力,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隋朝有八百六十万户,可这只是记录在案的,只是纳税的人群,很多黑户,潜藏户口不计算在其中。

还有各种和尚,尼姑等,也是不计算在其中。

若是计算上和尚尼姑,各种逃户黑户,还有世家的隐藏户口等,实际的户口至少有一千二百万户。

此外,所谓的户衡量起来也不准确。

一户,可能只有五口人。

一户,也可能二三百人。

这能一样吗!

可收税的时刻,往往是一样的。

后世,对户口精确到了人,华夏有十三亿五千万人,印度有十一亿三千万人口,对人口的计算,精确到个位数,十位数。

可现在,人口能统计到户,就算是不错了。

被统计到的户口,才是征税的对象;无法统计的户口,是无法征税的。

隋朝初年有民860万户,“贞观之治”时不足300万,给人的感觉是隋朝大乱,导致户口减少,人数减少。

其实这是一个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战争让很多小户,直接成为隐户,或是直接投靠大家族,成为奴仆,于是户口减少了。

户口减少,并不一定代表着全国人口减少,更多是代表着国家征税的对象减少了,国家对地方,百姓的控制力减弱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