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七章 看不懂(修)(2/4)

作者:镶黄旗
的、磨菜刀的,卖菜的、卖鸡蛋的、卖衣服的。

街头的小饭馆也跟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生活是因他们方便不少,可这种情况总让人觉得不舒服,好像有点儿什么不对劲儿。

是哪不对劲儿呢?

啊,对了!

正是因为这些人素质太差了,才把原本美好的城市环境变得嘈杂、混乱、肮脏。

他们的叫卖声简直就是噪音,他们都到哪儿都会乱扔垃圾,污染环境。

而且他们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无照经营的状况相当严重。

但越是这样,这些人还越发财,居然许多人都成了万元户!

真不知道国家是怎么想的,怎么能鼓励这些人发家致富呢?

反正在霍欣的心里,她是绝对不会相信,这些满口脏话,无知且贪婪的家伙,会是社会主体经济的有益补充。

偏偏反过来,颇为讽刺的是,真正的社会栋梁——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情况却不甚乐观。

按理说,国家目前急需人才,大学生理所应当是当代的“宠儿”,理应格外受到国家的重视和重用。

特别是已经饱经生活的磨砺的“77级”。

他们不但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而且因为许多人年龄已经很大了。

无论身心意志都已经极为成熟,只要放到岗位上就能很好的发挥出个人能量来。

可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些人参加高考是在1977年的秋天,入学却是1978年的春天,那么他们毕业就是1982年春节前的1月份。

应该说,学校给他们分配的方向倒是不错。

国家部委、大型央企、研究院、电视台、广播台、报社……全是些常人仰视的好去处。

可这些地方偏偏因为历史的拨乱反正人满为患,又讲究论资排辈。

许多人被到了新单位,只能顶着国家编制,干一些轻松却无实际意义的工作。

就像和霍欣关系不错的一个学姐。

本来去了电视台兴高采烈,还以为有机会怕凭专业能参加译制电视剧一类的工作。

可没想到被分派的唯一的工作就是在剧场录戏剧的时候找电工。

然后守在外面等着结束,再帮同事们把台里设备拿回去。

为此,霍欣不免疑惑且愤愤不平。

理想和现实究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