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33 脑洞大开(2/4)

作者:落寞的蚂蚁
的时候,采用最多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把碎骨拼接起来。

尽可能的保证病人骨头的完整,因为这会保证病人在术后的生存质量。

实在不能救治的情况下,就会选择截肢。

而在手术过程中,因为要寻找碎骨,并且进行拼接固定,所以都要在病患身上开一条大大长长的伤口。

而在这个过程中,病患的肌体组织,就会长期暴露在氧气中。

这样在术后,甚至术中都会引起严重的感染。

而病人在术后又要面临长期的抗生素治疗,整个过程,可以说对病人的自身免疫环境破坏非常大。

而且病人的术后恢复时间也会非常长,最后恢复的情况,也会因人而异,好坏不一。

但现在有了霍夫曼拿出来的人造骨头置换物的出现,可以说今后骨科的手术,也直接升级到了2.0时代。

以后什么电锯,电钻之类的就都要被淘汰了。

但凡要是病人的骨头发生粉碎性骨折,那也医生也不用拼接,也不用选择截肢。

直接把这块骨头给换掉就好了……

另外霍夫曼的人造骨头的出现,也给脑外科的医生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知道以往脑外科的医生做开颅手术的时候,都会选择把病人的天灵盖给掀开。

可是人类的头骨,可以说绝对是所有骨头里面最奇怪的一种。

因为别的骨头,碎掉,或者被切割过后,当拼接到一起,固定一段时间之后,还能在自动长好。

可是头骨却不会,打个比方说,如果你在头顶上切开一块西瓜皮大小的头骨。

那么在术后,不管你怎么把这块头骨固定会去,他也不会自动长好。

所以很多做过开颅手术的病患,最后都会在脑袋上面,装一块钛合金金属碗,来替代头骨。

保证大脑,在剧烈运动的时候不会被颠出来。

虽然手术后人是被救回来了,可生活质量,那就不用提了。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金属和人体自身的排异反应。

有人可能神经线条比较粗大,所以排异反应不大。

但有些人,可能就比较敏感,金属长期和骨头血肉摩擦,就会引起人体组织的不适,最后就是引发炎症。

这样病人就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

另外就是,头顶一片金属,那病人以后可能就要终身戴假发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