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95章 宫廷政治总是相通(3/6)

作者:特别白
皇的恶劣态度,让花山院定好心里有些惊慌,但是他却不明白陛下为什么恼怒。“这……这……”

“让一个幼龄稚子学写这么长的诗,而且还是《长恨歌》,这也太不合适了吧!”法皇皱着眉头对他说,其中的怒意十分明显。“爱卿,我之前就听说你并不热衷于对兴子的教习,但是没想到你居然随意敷衍到了这种地步!兴子的教育有关国本,如果你不想要承担这份重任的话,那跟朕直说就是了,朕大可以另选贤能!”

“陛下……”花山院定好被法皇这一怒给吓得几乎无所适从了,全身都发抖了起来,“臣……臣绝无此意啊!是太后对臣说陛下的学问已经有了精进,所以让臣开始教汉诗……所以臣才选了这首诗教给陛下的。”

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人一直十分仰慕大唐的文化,而且十分推崇大唐的诗歌,几乎人人都会吟诵那些知名诗人的诗作。而这些诗人当中,最受欢迎和崇拜的诗人就是白居易了。

在平安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中,共收中日诗人诗歌一千多首,而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占了五百多首,几乎接近占了半数。在当时有名的文人公卿藤原公任所编纂的诗集《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接近六百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就达一百三十九首之多。在这一时期问世文学作品比如的《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中,处处可见对白诗的引用,尤其是《长恨歌》一篇,更是成为了源氏物语的主轴。

日本自从平安朝开始,文坛崇尚汉诗文,每当文人或者贵族相聚以及饮宴,大多都会吟诵汉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作出好诗的,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由于其诗通俗到“老妪能解”的程度,无论是本就喜爱他的文采的文人贵族,还是一般的平头百姓,都能做到雅俗共赏,白诗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最佳的学习教材。

比较起来,李白过于飘逸,杜甫则过于沉重,而平实当中又有娴静和哀愁的白诗则更受日本的文人贵族喜爱。

而白诗当中,最受推崇和喜爱的当然就是《长恨歌》,这首凄凉哀婉的长诗千百年来都让这些公卿贵族深感共鸣,所以当从太后那里得到了继续教汉诗的命令之后,他选择长恨歌来教兴子天皇也就顺理成章了。

他绝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因此而惹来法皇陛下的雷霆之怒。

虽然到了如今这个时代,朝廷的力量早已式微,当今法皇的权势也无法和之前的法皇们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